核心提示:《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一個謀士,叫做荀彧。
他年少時就被稱為“王佐之才”,后來果然幫助曹操成就一番霸業。

父親,決定子女飛多高
《三國演義》中,曹操有一個謀士,叫做荀彧。
他年少時就被稱為“王佐之才”,后來果然幫助曹操成就一番霸業。
荀彧如此,他的后人也十分了得。
后輩中有叫做荀崧的,是潁州臨潁人,從小就愛好文學,持身中正,七八歲的時候就被同族的曾祖稱贊,說他會使家門興盛。
永嘉二年,王彌攻打洛陽,朝廷百官一起奔逃出去,荀崧也在其中。
在逃命途中,荀崧的母親不堪顛簸過世了,荀崧不忍母親遺體暴曬在路上,便將遺體裝上車帶著走。
賊人一路緊追不舍,臨近要追到時,同行的人全部都四散逃走,只有荀崧一人散著頭發跟在車后,守著母親遺體哭。
賊人來后,打暈了荀崧,把尸體仍在路旁,搶走了車子。荀崧醒來后把母親安葬到了密山。
元帝登基后,任命荀崧為尚書仆射。
當時他的堂弟荀馗早死,留了兩個只有幾歲的子女,荀崧便把他們接過來當成自己的子女一般撫養,又把自己該繼承的爵位讓給了他們。
《三字經》里寫道:子不教,父之過。
教導子女,是一個父親的責任,也是一個家族最重要的傳承。
荀彧,是蘇東坡眼里的“圣人之徒”,是曹操眼中的“子房(張良)”,他用自己的智慧教養出了兒孫,
他的后輩又把這份精神代代傳承下去,因此,才有了荀崧讓爵位,才有了荀灌突圍救父。
好的父親,是子女在格局和立志上最好的榜樣,這在未來將會決定子女所能抵達的上限。
雪野的人物故事會
韓信: 好的領導,不僅僅是婦人之仁。#城市閱讀計劃 @微信時刻
被父母尊重的子女,才會走得更遠
荀崧的女兒荀灌,從小就在父親身邊長大,跟著父親東奔西走。不喜歡女紅,偏愛武藝。荀崧左右不過她,就請了幾個師父來教她功夫。
荀灌十歲就能舞槍弄劍,性格十分彪悍,連一般的男將領都比不上。
當時,荀崧鎮守宛城,守兵人數不足千人,雖然抵擋住了敵軍的攻擊,但自己也損失慘重,
一方面是糧草所剩無幾,另一方面,是敵眾我寡,如果沒有援軍到來,結局可想而知。
荀崧心急如焚,多次召集下屬進行討論,可憑空生不出糧食,也長不出援兵,只能向其他地方求助。
然而城外有敵軍層層包圍,虎視眈眈,想要突圍十分不易,眾將士面對如此困境紛紛退縮,荀崧無奈只得決定自己動身前往。
這時,荀灌突然走上前來,攔住了父親,請求代父出征:
“爹貿然離去,叛軍一旦攻城,守軍無人指揮,城將不保,一旦城破,數萬百姓危在旦夕。
我隨時女兒身,卻并不弱于男人。若能沖出重圍,宛城可保,若出不去,大不了便是一死,又有何懼?”
一邊是幼女,一邊是百姓,荀崧只能咬了咬牙,為她挑選了數名勇士,助她突圍。
海桑在給自己小女兒的詩中說: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沒能實現的夢想還是我的
與你無關
就讓它們與你無關吧
你何妨做一個全新的夢
那夢里,不必有我
每一個敢于尋找真正自己的子女背后,都有一對懂得尊重子女的父母。
最初,荀崧對自己幼女的期待,并非是想讓她成為一代女將,而是期盼小女兒可以安穩一生。
但荀灌喜歡武藝,荀崧就尊重她的選擇。倘若沒有這一份尊重,也許就沒有后來的女將荀灌。
一個過分控制女兒的父親也許能保證女兒一生的安全,卻給不了她一生幸福,只有懂得尊重,才能讓子女成為真正的自己,闖出自己的天地。
雪野的人物故事會
蘇東坡:杭州疫情期間,我建的第一個方艙醫院叫“安樂坊”。#蘇東坡 @微信時刻
父親的格局,決定子女生命的厚度
當天晚上,荀灌便帶著人順著繩索溜出城外,準備突圍。
然而,敵軍哨兵十分警覺,還是發現了他們。
兩群人馬就在城下打了起來,荀灌等人邊打邊撤,一直向北跑去,到最后,眾位勇士全部戰死,只有她一人得以逃脫。
三天后,荀灌趕到了襄城,見到了石覽。
可惜,天不從人愿。
石覽手中只有五百騎兵可以調用,面對著圍城的數萬大軍,如同雞蛋碰石頭。
兩人商議一番之后,荀灌決定以父親的名義修書一封,找尋陽太守周訪借兵。
周訪看到信后,立即派出自己的長子帶著3000精銳,與石覽的500騎兵匯合與一處,前往完成營救荀崧等人。
宛城外,敵軍將領屢次攻城屢次失敗,早已心生退意,看到援兵到來,更覺畏懼,稍微抵抗一下便鳴金收兵了。
宛城眾人因此得以解脫。
荀灌突破圍城,千里奔騎,四處借兵,一戰成名,因此被記入《列女傳》,讓后人學習。
人們看到了她的成就,卻忘記了她的年紀,這一年,荀灌只有十三歲。
十三歲的女孩子,在古代尚未到出嫁的年紀,卻敢在武將不敢出征的時候,自請外出搬救兵,為了宛城數萬群眾置自己生死于不顧。
她所依仗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武藝,還有父親的言傳身教。
柏拉圖說:“一個人從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導,就能決定他未來往哪里走。”
是父親鬃鷸兀?盟?辛俗約悍⒒擁目占洌皇歉蓋椎母窬鄭?盟??昧俗約焊糜械某械:馱鶉巍?br /> 雪野的人物故事會
蘇東坡:我在船上,就地過年。#新春故事大會 #蘇東坡 @微信時刻
一個家庭最好的財產,從不是車子房子金山銀山,而是子女的教養品性。
懂得承擔的子女,即使家族落魄,也可東山再起;不懂承擔的子女,即使作用金山銀喊,也會坐吃山空。
有人說,每個父親都是使者,只有使者不斷進修,端正自己的觀念和品行,所培養出的子女才能自立于人群之中。
父親的德行,是子女一生的起跑線與指南針,更是能留給子女最好的不動產。
先有好父親,才有好子女。
愿每一個父親,都能為子女指出一條通往世界的路,讓他們帶著這份最好的禮物,成就最完美的人生。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