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水學的五大要素是:龍、穴、砂、水、向,這也是構成一塊風水寶地的5個重要因素。其本質則是氣。
尋龍、點穴尋龍、點穴、察砂、覓水、定向的目的就在于尋找適和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于人體的煞氣。風水寶地的構成,不僅要求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靈齊備,并且還要講究來龍、案砂、明堂、水口、立向等,目的就在于尋找適和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于人體的煞氣。
《陽宅十書》中說道,“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量大,關系人禍富,最為切要”,“陽宅來龍原無導居處須用寬平勢。明堂須當容萬馬………或從山居或平原。前后有水環抱貴,左右有路亦如然”;“更須收緊水口,不宜太迫成小器。
星辰近案明堂寬,案近明堂非窄勢。此言住基大局面,別有奇特分等第”。這是一種從大環境而言的風水寶地模式:即要求北面有綿延不絕的群山峻嶺;南方有遠近呼應的低山小丘:左右兩側則護山環抱,重重護衛;中間部分堂局分明,地勢寬敞,且有屈曲流水環抱。這樣就是一個理想的風水寶地了。
正如佛隱《風水講義》中所說:“請山起伏,高低錯落,曲曲如活,中心出脈,穴實起,龍砂虎砂,重重環炮,外山外水,層層護衛所發福發貴之地。
從現代城市角度上來說,也需要考慮地域的自然地理條件與生態系統。每一地域都有它特定的巖性、構造、氣候、土質、植被及水文狀況。只有當該區域各種綜合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協調、彼此補益時,才會使整個環境內的“氣”順暢活潑,充滿生機活力,從而造就理想的“風水寶地”—一個非常良好的生活環境。
對于中國常見的背山面水的城市、村落而言,本身就是一個具有生態學意義的典型環境。其中學術的價值是:背后的靠山,有利于抵擋冬季北來的寒風;面朝流水,既能接納夏日南來的涼風,又能享有灌概、養殖之利;朝陽之勢,便于得到良好的日照,緩坡階地,則可避免淹澇之災;周圍植被郁郁蔥蔥,既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又能調節小氣候,獲得一些薪柴。這些不同特征的環境因素綜合在一起,便造就了一個有機的生態環境,也就是古代建筑風水學中始終追求的風水寶地。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