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古時候大多貧民百姓生活都是問題,就別說上學讀書了,但又想留給后代點什么怎么辦呢? 所以他們就將天氣、人情世故、風水等方面知識根據俗語方式口耳相傳下來。 以前我們總會聽老輩嘴里念叨“墳無頭,子孫窮;狐守墳,富三輩”,那么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人們通常會把“墳墓”兩個字放在一起說,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平地而落沒有土堆叫作墓,有土堆才叫做墳。 老話說“筑土為墳,穴地為墓”,就是這個意思,而“墳墓”是兩者的統稱。 墳無頭,子孫窮 我們在上墳的時候,除了祭拜祖先外,還會將墳墓旁邊的雜草清理干凈,可以看出墳頭有“臉面”寓意在,是非常重要的東西。 因此, 墳無頭,子孫窮這句話有兩層意思。 其一,是起到醒目作用,為了能讓后代快速找到祖先的墳墓,同時也是提醒別人,這塊地方已經有主了,另到地方埋吧。 據禮記上所言,墳頭起源于孔子,在孔子三歲的時候,父親就撒手人寰了,待孔子長大后想祭拜,無奈一直找不到父親的埋身之處,輾轉歲月終尋得。 為了方便以后祭拜,孔子筑土作墳,做標記,后來坊間一直跟風,慢慢成為喪葬傳統。 其二,起到保護骸骨作用,人們在平時上墳的時候都要培土,這樣修葺墳墓,使墳頭起到它的作用,如果墳頭倒塌說明這個墳墓很久都沒有祭拜過了。 在古人眼中子孫后代對祖先事情都這么不上心,肯定是沒有責任心,在社會上也沒有什么大作為。 那么這個家族注定沒有前途,子子孫孫都會很窮,甚至沒有子孫后代。 狐守墳,富三輩 提起狐貍大家首先會想到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面所呈現的狐貍是善良、妖媚幻化而成的美人,所以墓地里出現狐貍被古人認為是很好的事情。 我們常說良禽擇木而棲,萬物皆有靈性,狐貍算是犬科哺乳動物中捕食佼佼者,他們在墳前落戶的話,說明這里風水好,家里人選對了地方。 從古代神話中我們常能聽到狐貍報恩的故事,他們用祖先埋骨地方筑窩,是將恩情回饋給這家后輩人的寓意。 古時候在南方地區,會把“狐”和“富”認為是同音字,由于當時人們教育知識匱乏,認錯字是常有的事情,隨著以訛傳訛狐貍就成了香餑餑。 從現代的角度出發,這一點顯然是站不穩腳的,也根本沒有幻化成人的狐仙。 狐貍之所以會出現在墓地,是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擺很多貢品,他們出現為的是填飽肚子。 另一方面墳墓周圍會有很多雜草,難免會出現野兔、老鼠等小動物,因為老鼠總是破壞墳墓,而狐貍又是吃老鼠的。 間接狐貍成為墓地的“守護者”,避免祖先遺骸被老鼠啃食,這也是后一句“狐守墓富三輩”科學層面的解釋。 結語 墳無頭,子孫窮;狐守墳,富三輩這句俗語雖然帶有迷信色彩,但寓意是希望后代不要忘了祖先,時常去祭拜修葺墳墓,一個人不論多飛黃騰達,都不能忘了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