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風水”其實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被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古文化的源頭活水。《易經》中包羅萬象,包括相、數、理、占,理就代表風水和地理狀況,但以《易經》的辯證思維也是我國古代風水學的另一哲學依據。

易經與風水學問
“風水”其實是《易經》的一部分。《易經》被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國古文化的源頭活水。《易經》中包羅萬象,包括相、數、理、占,理就代表風水和地理狀況,但以《易經》的辯證思維也是我國古代風水學的另一哲學依據。《易經》是由代表陰、陽的兩種符號構建起來的哲學體系。陰陽為《易經》的基石,《莊子:天下篇》里指出“一陰一陽之謂道”的思想。至于陰陽的對立統一辯證法,過去強調對立斗爭的絕對性和統一的相對性,甚至發展到斗爭哲學,這并不符合《易經》的辯證思維。《易經》是講陰陽對待、互補、平衡,強調的是和諧統一。
風水來論,就是地理文化用科學難以解釋的學問。
《易經》包括《易經》與《易傳》。《易經》相傳為伏羲氏所作。傳說他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及人與萬物而作八卦。八卦為乾、坤、坎、離、巽、震、艮、兌,分別代表天、地、水、火、風、雷、山、澤八種自然現象,即用八種自然現象來概括宇宙萬物。
《易經》最早創立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易經》的“天人合一”宇宙觀是我國古代風水學的哲學依據,我國古代風水選擇人居環境就是遵循“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達到天、地與人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