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房落成,或購得新房,搬遷入戶,被人稱作“喬遷之喜”。關于“喬遷之喜”說法的來歷,可追本溯源到我國流傳至今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詩經·小雅·伐木》云:“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愿意是“鳥兒飛離深谷,遷到高大的樹木上去”。因此,“喬遷之喜”,大有“鳥擇良木而棲,人擇吉地而居”的意味。喬遷既然是喜事,自然也免不了一些宜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許多喬遷習俗。
新屋竣工后,要及時喬遷新居。如一時未能遷入,則應將衣服掛于梁上,以示有人在此,以免鬼魅乘虛潛入作祟。新房忌空室,這是中國各地民間共同的古俗。
湘中邵陽市山鄉農家,舊時,民間認為生地新屋,恐有什么災煞作祟,應請僧道法師、師公地仙在夜深人靜之時,殺雞宰狗,以驅趕兇煞,祈得居家安寧。這一陋俗今已不多見。
邵陽市隆回巖口鄉下,擇吉喬遷新居時,要請本族長輩中一對多子多孫的夫婦來開大門。他倆先站立門內,待外邊祭過門神,他們便在鞭炮聲中,邊唱誦邊開門:“左門開,財丁來;右門開,富貴來;財丁富貴一齊來”。
大門開了,主家列隊順序進入大門:走在最前面的是肩挑炭火正旺的火爐——搬家先搬灶,這是中國各族崇火的古老習俗,以示香火鼎盛,興旺發達。第二位是挑米擔谷背豆類的,第三位是挑豆腐和糯米糍粑等發酵餅物米糕的,第四位提一籠母雞和小雞——這一切,無非是借以祝福主家遷入新居后,日子紅紅火火,五谷豐登,發家致富,子孫繁衍,家庭興旺,天和地和家和人和。跟在他們后面的,不論男女老幼,人人都肩挑或手提家具、用物,切忌空手入門。
喬居新屋入火這天,主家要宴請族中長輩、兄弟、近鄰親友共慶喬遷之喜。親友則依例要饋贈各種賀禮,賀禮多為家庭實用品,如今從太陽能熱水器到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皆有。但賀禮中必有芹菜、青蒜、大蔥、豆腐、糯米糍粑、餅類發酵米糕和鞭炮、喜紅對聯、門紅,以祝新屋主家勤勞、善算,丁財兩旺,人和家和,發家致富。而主家則要盛宴款待親友、來賓、工匠、幫忙的人等,共慶喬遷之喜。
巖口當地賀人喬遷新居主要有兩種習俗:
(1)送賀禮
清末至今,人們喬遷新居,其親朋好友及相送毗居的鄰居要表示祝賀,禮物厚薄一般以與新居房主關系的親疏而定。除了送禮金外,當今有的送家電、餐具、桌椅、沙發等。有的送對聯、賀匾、鏡屏、字畫、鞭炮等。禮物根據主人的愛好和需要而送,讓主人及時布置到新居里。
(2)送賀聯、賀匾
鄉民在祝賀別人的喬遷中,常運用對聯的形式來表達喜慶之意。房屋建成遷居時,主人喜歡在大門、廳堂(廳屋)張貼大紅喜慶對聯。對聯內容有:“新居落成千般喜;全家和睦萬事興”。“人居新屋精神爽;家發老財幸福長”。“年年月月時時好;子子孫孫代代強”。“日照新居添錦繡;花栽秀圃吐芬芳”。“好景年年好,新居處處新”。“共慶喬遷喜;同吟致富詩”。“平安是福福星照;富貴為祥祥滿堂”。“人興財旺幸福長;安居樂業合家歡”。“瑞氣呈祥舒萬物;財源有路富千家”。“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興”等。
親友在祝賀房主喬遷新居時,為了表示隆重,也有親友送匾額的,匾額多用四字句,亦可用對聯橫額(橫批),如“瑞氣臨門”、“世代永昌”、“金玉滿堂”、“華屋增輝”、“新居大吉”、“華堂煥彩”、“春光永駐”等。
喬遷之喜的家家戶戶,年年歲歲紅紅火火!時時刻刻平平安安!分分秒秒快快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