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好比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但是很多人都抱有一種僥幸心理,或者說功利的心態,對我好的,我不妨承認;對我不好的,就視而不見,或者斥之為迷信。就跟買房一樣,如果房子風水好了,那就吹噓說,我這個房子是非常好的,風水先生都認可;風水不好的話,就表示,這也能信的嗎,福地福人居,再不然我化解一下,總會沒事的。甚至更離譜的,抓著一些話斷章取義,硬說,只要我覺得舒服,就是好風水。這種只能說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罷了。
人不能勝天,個體不能對抗自然規律,哪怕你權勢熏天、富可敵國,你也不能讓自然圍繞你的意志轉,最多只能說,你的富貴多了,耐扛一些,抵御風險的能力大。好比說同樣虧一百萬,對你來說傾家蕩產,對馬云來說毛毛雨,所以他可以不在乎一些。但是真正的大事,別說馬云,比馬云厲害千倍萬倍之人,也很難躲過。
明朝的時候,曾經有過這種不信邪的例子。明十三陵大家都知道,是明朝定都北京以后,請江西的風水師選了一片墳地,認為是北京周邊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皇帝,都安葬在這里。明朝也因此強盛了兩百多年。
但是,十三陵的排布有一個問題。因為明朝是復古了周禮的,所以要序昭穆。什么是昭穆呢?簡單說就是好像排位次一樣,第一代祖先坐中間,第二代在右邊第一位,第三代在左邊第一位,第四代右邊第二位,第五代左邊第二位,以此類推,一個個坐下去,同時往外散開,好比雁行一樣。
但是自然界的山嶺,肯定不會跟人工的一樣這么整整齊齊,所以前幾代還行,還能這么選。到了明神宗萬歷年間,好的地方就不夠用了,或者說,沒辦法按照序列排下去了。比如說我本來按照座位應該在左邊的,但是當時左邊沒有好位置,只有右邊有,但是右邊又必須是我的老爹或者我兒子才能呆,我按照規矩只能在左邊,這怎么辦呢?
所以,萬歷的陵墓定陵,在一開始的風水選址上,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而且好的風水點已經被用完了,他剩下的只能在矮子里面選長子,開工的時候,甚至從土里面挖到了石頭,這是很不好的兆頭。
當時朝廷的官員也是議論紛紛,要求換地方遷葬。但是萬歷皇帝呢,是一個著名的吝嗇之人。因為他的媽媽是北京郊區的農村婦女,小門小戶出來的,不是什么富貴人家,所以對錢財看得非常要緊。我們今天其實也是這樣,很多富人愿意為了風水,幾萬幾萬的花錢,但是如果是農民家庭,恐怕就要再三斟酌,要不要多這一筆支出了。
普通人家尚且如此,何況皇帝的陵墓,那是要占國庫一大筆開支的,放在現在,不下于開一次奧運會的費用。哪里能說做一半換地方呢?那不得再支出同樣這么多錢嗎?
所以萬歷心里舍不得,但是他的理由卻很冠冕堂皇,他跟下面人說:“河山之固,在德不在險。秦始皇修驪山的陵墓,難道他不看風水嗎?不一樣二世而亡了。可見德行才是要緊的,風水是次要的。何況祖宗要求葬在這里,千秋萬載,哪里會有這么多好地方葬呢?朕決定了,就這樣吧!”
他這每一句話,都是政治正確的漂亮話,令人無法反駁。所以最后他的墳墓定陵,就是按照這種不好的風水做出來的。
稍微說點專業性的知識:定陵是坐西北朝東南,戌山辰向兼乾巽,葬于萬歷四十八年也就是1620年。學過玄空風水的讀者都知道,我前幾天講杭州殺妻案的時候說過,這種朝向,地運非常短,往往住進去十幾年就開始出問題,最長的使用壽命,理論上也只有四十年,也就是它建造時候這個大運,加上下一個大運。到了第三個運一定會敗。
1620年,是屬于五運的末年,1624年就開始換六運。所以這個陰宅,可以說是沒幾年就走上了壞運。
那現實里面的歷史是怎樣呢?萬歷死了以后,他的兒子朱常洛即位,朱常洛是個糊涂蛋,只會吃春藥,不到一個月就駕崩了。同一年給兩個皇帝發喪。再下面跟著登基的是朱由校,是個半文盲,只擅長做木匠,國家大事都交給魏忠賢處理。明朝這么稀里糊涂混了二十多年,等到六運結束,七運開始的第一年,1644年,明朝就滅亡了,崇禎皇帝上了吊,子孫被滿清殺了個一干二凈。萬歷的另一個兒子,沒做成皇帝,做了親王,被李自成抓去活煮了吃。反正只要是他的子孫,就沒有一個有好下場。所以有人說,明之亡,實亡于萬歷。而我們從風水角度可以說,明之亡,亡于萬歷的亂搞風水,斷送子孫后代,也斷送了漢人這萬里江山。
而且最離譜的是,這事情還沒完。新中國建立以后,各行各業都大躍進,考古學界也大躍進,幾個人一合計,就把萬歷的墳給刨了。當然后來證明是鑄成大錯,但是已經挖掉的墓那是恢復不過來了,所以萬歷的定陵,也成了十三陵里面唯一一個被開墳掘墓的。而且發掘的時間,離開他下葬正好360年,正好是風水的周期。這豈不是天數注定,不由得你不信嗎?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