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謂奴從,就是真龍的纏送、護托、侍衛、朝迎等山。既然有真龍融結穴場,自然會有眾山前來簇擁跟從,如同云從龍,風從虎,眾星拱衛天極一樣,都是自然的響應。只是因為所處的位置不同,稱謂也有所不同,在龍脈穴場后面的叫送,叫托,叫樂;在龍脈穴場前面的叫朝,叫案,叫應,叫對;繞到龍脈穴場前面,環抱回來的叫纏;從遠方奔走而來"拱手行禮"的叫迎;分列于左右的叫侍衛夾輔。
"迎龍先在穴前揖,送龍穴后立。纏龍纏過龍虎前,托龍居后邊。""送龍之山短在后,托山不抱左右手。纏龍纏過龍虎前,三重五重福延綿。"古話講得好,"當面推來名曰朝,不怕遠迢迢。送是隨龍來百里,見穴卻停止。迎是隨龍先出來,見穴卻回頭。或隨朝迎來聚集,遠望低頭揖。衛是護龍左右隨,不令曲風吹。侍在穴前分
兩邊,端拱默無言。"又說:"遠迎近侍不可缺,只喜皆羅列。"又說:"夾衛輔從兩邊生,后送更前迎。"這些都是在描述上述各山的樣子,而真龍要結作正穴吉地,一定有這樣的從龍,來輔助擁從它,也是自然造化的山勢聚會,不是勉強而來的。
真龍之行,群山朝揖,有隨有從,有迎有送,有關有護。其實就是講的這個。然而作為從龍的山巒,之所以不叫砂而叫從龍,一定是因為其也有高大的星峰,山勢也奔走棲閃,蜿蜒靈活,高低起伏,也能迷惑世人的眼睛。愚昧的人經常會失誤,將從龍認作是正龍,卻不知從龍既然已經為正龍所用,則其根本已經不再尊貴,縱然另立門戶,融結成隨帶的、生氣旁受的穴場,其影響福禍的力量,終究比不上正統龍脈、生氣專受的穴場的宏大和尊貴。朝迎護從亦有穴,形穴雖成有優劣。
一般來講,奴山乃是從山中最低賤的。其脈旁落偏出,形體粗頑,沒有符合星體的山峰,山勢萎靡不振,沒有突然的跌落,丑陋斜偏,臃腫孤露,而且被水流切割,被大風吹襲;要么山勢險峻,呈現高昂雄惡的體態,要么山體破碎懶散,完全沒有枝腳。
溫馨提示:種種跡象表明兇禍的形式,如同奴隸武夫,供給賤役一般,絲毫沒有可取之處,一定不要在此地尋找墓穴。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