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網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風水故事 >> 內容

古代三國墓地風水知識

時間:2021-11-18 09:50:11

  核心提示: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 ——《周禮》

我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尤其是封建社會中是很看重生死的,講究“土生萬物,入土為安”。 

人去世后,尋找風水寶地安葬,一方面是愿死者靈念成仙,另一面企盼庇佑生者福祿綿綿。 

古人對死亡是非常尊敬的,唐朝初期,李世民制定了《貞觀新禮》,唐玄宗即位后增加了《大唐開元禮》,從這些禮儀制度可以看出古人對喪葬禮儀的重視程度。 

過去,人死后會為其穿上干凈的壽衣,裝入大紅木棺材,停放在屋堂三至七天,逝者入駐青山,長眠九泉安息。 不同民族喪葬文化不同,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巖藏等,但選擇最多的當屬于土葬。 

如果要追溯土葬起源就要從原始社會說起,從出土的半坡遺址中可以發現,6000多年前已經出現土葬墓穴遺址,到了夏商時期也一直使用土葬。 周朝更是以《周禮》規定,人死后,必須入土,還要厚葬,這才符合忠孝禮儀。 

隨著秦朝兵馬俑的出土,其規模大小可以說是土葬界的天花板,整個世界都難找到與之比肩的古代陵墓。 

從土葬的歷史發展來看,幾千年下來死去的人很多,陵墓應該遍地都是才對,為什么很少看見呢?原因令人唏噓。 

古代真正得以厚葬的人并不多 雖說除了三國和魏晉時期講究薄葬外,其他朝代就講究厚葬,但真正被厚葬的人非常少。 戰亂年間百姓連飯都吃不飽根本沒有條件厚葬,挖個坑立了碑就算是完事了,條件稍微好點的人家增加一口棺材,放些生前用過的物品,規格與王侯將相比較,太寒酸了。

Tags:  
作者:易經風水網 來源:網絡
驚訝 欠揍 支持 很棒 憤怒 搞笑 惡心 不解
  • 易經風水學風水知識居家風水辦公風水墓地風水風水故事風水寶地風水老師投訴舉報
  • 易經文化網(www.dongzhichun.cn) ? 2014 - 202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瓊ICP備19003176號-13
  • 易經文化網內容僅供休閑娛樂,完全免費,請勿迷信,要相信人定勝天
  •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均由網友提供,以及網絡收集,本站不承擔相關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及時刪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長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