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每到清明節的時候,我的父母和很多長輩親人,都會拿著很多香火紙錢,很多好吃的,去拜祭祖宗,給祖先上墳。

我那時并不知道什么是上墳,只是看全家人熱熱鬧鬧,當然也想跟著一起去。但是六歲之前,父母從沒讓我去過,后來我才知道,這是清明節的一些禁忌。父母告訴我,有三種人不適合去上墳,清明節祭祖,一定要注意這些忌諱。
一、第一種人就是幼童
因為去祭拜祖先時,都是越早越好。因為太陽升高之后,陽氣越來越重,老傳統說這樣不利于祖先來接受敬貢。所以上墳一般都是早晨,那時地里還有很多露水,寒氣非常大。而且清明節往往還會下雨,所以幼童身體不如成人,最好不要去,以免著涼惹上疾病。等到六歲之后,孩童的免疫力越來越好,就能隨著父母去上墳,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
二、第二種人就是老人
老年人一般腿腳不好,有的墓地位置非常偏遠,道路條件也不好,去上墳的時候很折騰身體,怕老人吃不消。而且對于老年人的健康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情緒波動,老人又很念舊,在祖先墳前,很容易感懷哀傷,大哭一場的話,是很傷元氣的。所以,為了老人著想,一般這種祭拜祖先的事情,就有年輕的子孫后代來代勞,一樣能夠表達對祖先的誠意。
三、第三種人就是外人
所謂的祭祖,就是祭拜自己的祖先,所到之人,也應該都是家族中的至親。因為清明節掃墓,是每個人家庭很私隱的事情,并不適合外人去參加。每個家庭可能還會有一些特殊的儀式,并不想被外人知道,外人去了反而會感到尷尬。所以,我們就算是跟逝去的人關系很好,也不用親自跟去祭拜,向家屬表達悼念之情就夠了。
清明節祭祖,有一些老規矩、老傳統,并不是思想觀念陳舊。很多要求,其實也是站在以人為本的角度,為活著的人考慮,才這樣安排的。傳承這些規矩,其實跟祭拜祖先一樣,都是孝道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