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有句古話:“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
人的生命運勢,和住的房子是相互依存的關系。
莊子有一句話:“虛室生白,吉祥止止?!?/p>
干凈整潔的房間才會寬敞明亮,把塵埃一掃而空,喜慶吉祥的事就會出現。
一個家的福祿壽喜財,藏在干凈的環境里。
房子,藏著一個家的生活態度
作家老舍小的時候,一家五口全仰仗母親撫養。
老舍的母親白天給別人洗衣服、刮痧、剃頭、絞臉,夜里一盞油燈縫補衣服,直到半夜,日日如此,終年沒有休息。
可即使這樣,他的母親依舊把屋子收拾得清清爽爽。
“桌椅很舊,柜門的銅活殘缺不全,可破桌永遠沒有塵土,銅活發著光。院中幾盆石榴與夾竹桃,永遠被澆灌愛護,年年開許多花。”
恰似《菜根譚》里的一句話說得那樣: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
干凈與貧富無關,與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有關。
盡管家境貧寒,屋子和衣裝也算不上豪華艷麗,熱愛生活的人,也能堅持保持一種干凈素雅的形象。
清掃房子,就是清掃心靈
如同鳥獸對窩的依賴,房子的環境給身處其中的人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都帶來不同尋常的影響。
打掃是一件奇妙的小事,它能鍛煉人的耐性和心志,培養我們的感恩之心,是生活慢慢好轉的微妙之法。
知名作家約書亞在年輕時以為,只要有錢就會幸福。
他拼命地干,20多歲就拿著7位數的薪水,掌管著150家店鋪。
然而擁有了更多物質的他,卻沒有離幸福更近一步。
他事務繁忙到毫無喘息之機,直到母親去世,都沒好好孝順她;他對家庭忽視太多太久,妻子也心灰意冷地提出了離婚。
痛定思痛,約書亞決心重新整理人生,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清理自己的房間。
沒穿過的衣服,未曾開封的器皿,可用可不用的雜物,他全數捐給了慈善商店,自己只留下所需的10%的物品。
他驚訝的發現,當他把房間收拾得干凈整潔,換來的不只是視覺上的舒服,更多是帶來心的安寧,心變得明亮起來。
很快,約書亞辭掉了工作,創立網站,還重拾了小時候的夢想。
人不是因為幸福才感恩,而是因為感恩才幸福。
打掃提升了一個人對幸福感的感知。
當我們認真地去處理生活的每個小細節,情感變得溫柔細膩,并學會感恩細小的人與事物,幸福感就這樣一點一滴匯聚而來。
家有凈氣,人有福氣
哈佛大學有項研究持續多年,發現一個現象: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居家環境往往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生活通常也是凌亂骯臟。
屋子骯臟凌亂的人家,往往關系不和睦,今天為了該是誰打掃而吵,明天為了輪到誰做飯而爭;
而房間臟亂的家庭,更會放大消極怠惰的情緒。
身處這樣的環境下,家道敗落絲毫不令人意外。
曾國藩乃治家之典范,他這樣說:
家道能否興盛,一看子孫睡到幾點?二看子孫做不做家務?三看子孫讀不讀圣賢書?
他告誡族中子弟,每天都要“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不可邋遢偷懶。
曾家子孫后代謹遵教誨,人才輩出,盡管到了第六、七代,也沒出過一個廢人或紈绔子弟。
一個家,一棟房子,不需要富麗堂皇、奢華逼人,只要有著干凈、舒適的生活空間,便能給全家帶去好的情緒、和睦的氛圍。
俗話講“安居樂業”,只有先做到安居然后才能樂業。
家庭和睦了,才能更努力地打拼事業,一個干凈的房子就是家庭興旺的開始。
屋內窗臺幾凈、滿室飄香,任屋外狂風大作,我自怡然自得,一家人和和美美。
房子是一處磁場,營造一處充滿正能量的磁場,使所住之人受益。
《掃除力》一書里也說:
“如果你的房間臟亂不堪,夢想和好運就會溜走,而且如果你放任不管的話,臟亂的房間還會給你招來厄運?!?/p>
一個人的福氣,不在遠方,干凈的人生里便藏著福祿壽喜財。
當一個人身處窗明幾凈的家,外在與內在潔凈澄明,便擁有了這世間的最佳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