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打雷有什么說法
“正月雷打雪,二月雨不歇。三月桃花水,四月干開裂。”正月雷聲發,大旱一百八(即180天)。正月里打雷,滿地賊。
二月里打雷,麥谷堆。正月間打雷墳堆堆。正月里打雷土鼓堆。 二月里打雷麥鼓堆 ...那三句的意思是正月打雷不好,二月打雷正好,三月打雷較好。
“正月打雷秕殼飛,二月打雷谷堆堆。”意思是:如果某年在立春與雨水兩個節氣之間的正月間就打響雷,那年的收成不會好,二月間才打雷則會豐收。也有“正月打雷墳谷堆”的說法,那就不吉祥了——那一年,說不定死人就會多些。總之,正月里響雷橫豎不是好兆頭。
雷電在自然界中具有不可思議的巨大威力。自古以來,漢族民間對雷電存在著不解和恐懼心理。尤其在不該有雷電的時期里,有雷鳴電閃,人們更以為是將有災禍的預兆。河南方城一帶,有俗語云:“正月打雷土谷堆,二月打雷糞谷堆,三月打雷麥谷堆。”土谷堆,即為疫病將臨,墳頭激增之意。十月已進初冬,也不該再響雷了,故而民間亦有忌十月響雷的俗語。如河北一帶云,“十月雷,閻王不得閑”,“十月雷,人死用耙推”。意指十月內有雷電,來年有災疫。江蘇一帶,也有“十月雷,人尸拌來堆”的說法,其意相同。
還有一民間傳說:從民間流傳看來,二月二為龍抬頭之日,因為四大龍王在正月初一去天宮過年后,正月十五在龍宮搞大慶,因此元宵節鬧龍燈,一直到正月三十處在慶賀之中,不正式上班工作。從二月二開始,龍王們正式上班工作,行云布雨,滋潤大地蒼生萬物。即從二月二之后,才能聽到隆隆的雷聲。如果正月聽到雷聲,說明人間大地發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龍王們不得不提前工作,并且帶有怨氣,遷怒于整個一年中,這一年就很難保證風調雨順。
從科學角度而言,正月打雷沒什么不好。從民間流傳來看,二月二為龍抬頭之日,因為,四大龍王在正月初一去天宮過年后,正月十五在龍宮搞大慶,因此元宵節鬧龍燈,一直到正月三十處在慶賀之中,不正式上班工作。從二月二開始,龍王們正式上班工作,行云布雨,滋潤大地蒼生萬物。即,從二月二之后,才能聽到隆隆的雷聲。如果正月聽到雷聲,說明人間大地發生了不太平的事情,龍王們不得不提前工作,并且帶有怨氣,遷怒于整個一年中,這一年就很難保證風調雨順。這當然是民間傳說。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打雷下雨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和大氣層的變化有關,地球公轉一周為365天,而陰歷是按照月亮圍繞地球一周而計算的,因此,陽歷與陰歷存在差距,也因此就出現了的陰歷的閏月,所以,一年開始什么時間打雷,陽歷比較準確。
正月打雷好不好
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正月打雷有啥不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對一個村子來說也是如此。很多村子里都有一兩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們懂得很多古人傳下來的老規矩、老禮儀,還懂得不少富有哲理的俗語、老話。這些俗語、老話,我們現在在課本上很難學到,而農村老人盡管文化水平可能不高,但說起這些來都是頭頭是道。
農村這樣的老人,在村子里輩分很高,有時候村里人遇到事去請教他們,他們總能把事情說得很清楚、周全,還總是脫口而出一些俗語、諺語,幫助人們指點迷津。前段時間,筆者老家這邊正月中旬,大冬天的有一天打雷了,村里就有老人說,正月份打雷不是一個好現象,還說了這樣一句俗語“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是什么意思呢?
打雷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尤其是夏季,遇到暴雨天氣,往往就是雷電交加、雷鳴電閃的。但是,在北方冬季,包括正月份,極少會出現打雷的現象。古詩“冬雷陣陣夏雨雪,乃敢與君絕”說的就是冬天打雷跟夏天下雪一樣,都是很罕見的情況。古人也發現了這樣的規律,他們發現過了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打雷現象才會出現。所以,“驚蟄”二字,就代表著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所謂“春雷驚百蟲”,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蟲。
所謂的“正月打雷人谷堆”,說的意思是正月出現打雷的話,這一年年景就不好,容易遇到水旱蝗災等災害,農作物往往會歉收。我們知道過去農民可沒啥外出打工一說,只能靠種地活著,莊稼歉收往往就會導致農民食不果腹,只能扎堆外出乞食,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餓死人的現象。
而“二月打雷麥谷堆”意思就簡單了,說農歷二月份打雷,那么莊稼往往就會大豐收,收獲的小麥、谷子成堆成堆的,農民就能吃喝不愁。因為驚蟄節氣一般都在農歷二月初,這個時候打雷,正應對了“驚蟄”二字的本意,該打雷時就打雷,可以說是風調雨順,新一年莊稼自然會大豐收,糧食成堆。
至于說冬季打雷的原因,古人有不同的說法。但其實,這只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要空氣滿足了一定的條件,雷電隨時都可能出現。現代社會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像“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等等,都在逐漸影響著自然環境,現在的環境跟古代已經有了不小的差異,因此,古代很少見的一些現象,現在、未來可能會逐漸增多,包括現在正月打雷,這都是可以理解的。
并且,我們完全可以放心,現在農民種地,早已告別了過去靠天吃飯的局面。農業科技的發展,水利灌溉的推進,再加上人工增雨等科技手段,農民種地對自然環境的依賴程度不斷降低。因此,假如說真的遇上了過去農民最擔心的水旱蝗等災害,農民也不必著急,莊稼所受的影響將會降低到最低水平。
因此我們可以說,“正月打雷人谷堆,二月打雷麥谷堆”這句俗語,尤其是前半句“正月打雷人谷堆”,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