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豆和柚子打架,撞傷了小糯米和泡芙。核桃和毛豆突然跑過來,撞倒了湯圓和飯團。芒果和檸檬聽見飯團和湯圓的哭聲也跟著哭了起來……”
你以為,這是幼兒園老師在教孩子認食物嗎?
錯,這些食物,全部都是孩子的小名!全部!
綜藝節目不僅炒熱了一波萌娃,也帶活了“舌尖上的乳名”。而行走在流行前線的父母也免不了落俗,紛紛效仿。
不僅是小名,孩子們正式的大名,也都深受偶像劇和言情小說的影響,是死活都繞不開梓、辰、軒三個字。
據統計,新生兒姓名排行前三的男寶是子墨、宇軒、浩宇;女寶寶熱名前三是:一諾、梓涵、詩涵。家長們以為只要將"梓"、"宇"、"子"等字隨意組合,就能讓孩子擁有偶像劇中男女主角一樣的名字。
可事實卻是,孩子的名字和小紅、小明一樣沒有區別。
當然也有一些父母對于寶寶的名字很慎重,秉持著男楚辭女詩經的原則,翻遍唐詩宋詞、四大名著,只為給孩子起一個好名字。
翻到“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的,孩子叫悠悠。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孩子叫子衿。翻到“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孩子叫梧桐。翻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孩子叫西子。翻到《西游記》的,孩子就叫孫悟空。
(圖片來源:網絡)
甚至有些家長為了讓寶寶的名字更加有文化,翻著翻著就翻到了康熙字典和辭海。本著越生僻越有內涵的原則,硬生生把孩子的名字起成了生僻字在線教學。
(圖片來源:網絡)
尤其是近幾年,這樣的起名套路越來越多。導致很多老師在開學第一天都面露難色,無奈地看著“王懋、鄭愨、薛瓛、靇爔、余珩、璩暖、欽嶸、采芣、致峣......”的花名冊。
尷尬的笑笑說:“來吧,每個同學先做一個自我介紹。”
總之吧,起名這事兒可大可小。往小了說,它是每個孩子區別于其他人的符號。但往大了說,它是陌生人對于一個人的初步認知與了解。
咱先不說能不能起到一個人人稱贊的好名字,但絕不能糊里糊涂就掉進起名的坑里,弄巧成拙讓人笑話。
下面呢,小康君就給大家整理一些起名的思路,僅供還沒有給寶寶取好名字的準爸準媽們一點小小的參考!
不要男字女用或女字男用
有時候,只講究寓意而不太符合性別的名字,也會鬧出笑話。比如下面這個場景:
老師:“來,下面找一個男生起來回答這個問題,戴曉萌”或是“下面這道題找一個女生來回答,來,王超男”然后哄堂大笑……老師一臉懵圈,當事人則一臉尷尬。
小康君曾經的一位女同學就因為名字太像男生,而被誤分到男生宿舍。這件事兒被同學們翻來覆去笑話了三年。直至今日,同學們聚會了還是會舊事重提被當做笑話去講。所以,建議家長在給孩子起名時盡量不要男字女用或是女字男用,男孩的名字像女孩,女孩的名字像男孩,而出現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注意諧音問題
很多名字乍一看沒毛病,但多念幾遍,就會感覺哪里怪怪的……
比如楊逸之、朱怡銘、付艷婕、向勝天這樣的名字。你讀著讀著就會發現其中的尷尬之處……
楊逸之(羊一只)
朱怡銘(豬一名)
付艷婕(婦炎潔)
向勝天(想升天)
……
所以家長給孩子起名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諧音的問題,尤其是比較特殊點的姓氏,比如朱、牛、楊、夏、操、范、賈、冷等等,一不小心組合起來就容易授人笑柄。
注意發音問題
由于地域的問題,很多地方存在zhi、chi、shi、zi、ci、si、h、f不分的情況,那么家長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也要注意結合當地的特點。
比如,在名字的發音中,像“詩思”“芳菲”“志馳”這樣讓人難以連讀的字盡可能不要用,避免造成尷尬。
避開重復率過高的名字
很多家長電視劇、小說看多了,就喜歡從中找尋好聽的名字直接套用,于是一堆“瓊瑤式”的名字出爐了,比如:
《在水一方》里的詩堯、詩晴、詩卉,《一簾幽夢》的紫菱、心怡、云帆,《步步驚心》里的若曦、若蘭、玉檀……
再好的東西,多了也就不值得稀奇了。同樣,再好聽的名字,叫的人多了,也會讓人產生審美疲勞覺得一般。所以,好聽的名字可以參考,但是直接套用的話,就免不了與人撞名的尷尬了。
不要太萌或太孩子氣
像楊娃娃、李小萌、杜之寶這些比較萌的名字,小時候叫起來倒沒什么,但想想等到孩子20歲、30歲、40歲、50歲,還這么叫的話,就~
當然,若實在覺得寶寶太萌了,想要叫個萌萌噠的名字,不妨再取個小名就是了。正式的名字,還是應該要正式一些的好。
一個好的名字,對寶寶一生都有極大的意義。這不僅是父母給孩子的第一份禮物,更是別人了解孩子的第一個渠道。
正如孔子所言: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的名分不對,說話時道理就會講不通,做事也會受到阻礙。
換言之,姓名不單單是一個人的特定符號,更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