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廳是一個家宅的聚寶盆,其風水對整個家宅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而在客廳內,擺放的家具又會影響整個客廳的風水,所以我們在挑選客廳內家具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今天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客廳內家具都應該選擇什么顏色,才會利于家人的運勢發展和身體健康。一起來看看吧!
一、玄關
玄關,是人一進門就會看到的地方,宜選擇清淡典雅的顏色,這樣才會使人回家第一眼看到就覺得心情舒暢。萬萬不可選擇一些厚重昏暗的顏色,否則就會給人以壓抑的感覺,也不利于家庭關系的和睦。
不過,若是玄關空間狹小且光線陰暗,那么就應該以明亮的色彩為主。而若是玄關足夠的寬敞,采光充足,也可以選用一些比較豐富、喜慶的顏色,如此開門見喜,必會為家宅帶來好運。
二、沙發
沙發,是客廳中最主要的家具了,也是一家人經常聚集之地,所以其風水尤為重要。沙發的顏色不能僅僅根據個人的喜好來選擇,而是要根據主人的命理所喜和沙發朝向共同來確定。
根據主人命理:
命理喜金:沙發宜選用白色系。
命理喜水:沙發宜選用黑色系。
命理喜木:沙發宜選用綠色系。
命理喜火:沙發宜選用紅色系。
命理喜土:沙發宜選用黃色系。
根據沙發朝向:
沙發朝向北方:沙發宜選用紅色系,北方五行屬水,且是水氣當旺之地,水克火為財,如此可使家中人財兩旺。
沙發朝向南方:沙發宜選用白色系,南方五行屬火,且是火氣當旺之地,火克金為財,如此可減少火氣,利于家宅財運發展。
沙發朝向西方:沙發宜選用綠色系,西方五行屬金,且是金氣當旺之地,金克木為財,如此可達到旺財之效,保家人大吉大利。
沙發朝向東方:沙發宜選用黃色系,東方五行樹木,且是木氣當旺之地,木克土為財,如此可使得家中運勢穩定,家人平安健康。
以上兩種方法應該結合起來使用,這樣才會既符合沙發朝向的風水,又契合家人的命理。
三、茶幾
客廳中有沙發,那么自然就少不了茶幾的搭配。在選擇茶幾的顏色時,不僅要與沙發的顏色相協調,也是要根據自己的命理所喜來選擇合適的茶幾顏色的。
如此以來,才會讓茶幾的風水佳,從而帶動客廳的風水,讓家人的財運旺盛,財源滾滾而來。茶幾顏色選擇的方法,可參照上面沙發的命理所喜方法來進行選擇。
四、座椅
有些家庭會在家中的客廳內擺放一些大紅色的木椅,但若是大紅色的木椅再搭配上深色的大理石地板,就會給人壓抑的感覺,讓人在家中心情郁悶,運勢受阻。因此,若是家中鋪設的是大理石地板,且顏色較深,那么最好選擇一些顏色比較亮麗的布制座椅,如此才會給家中帶來好運,利于家人各方面運勢的發展。
五、裝飾架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樸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于“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系。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并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并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系,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煉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筑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系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并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采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于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么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系。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并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并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后,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于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于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斗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采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筑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欲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于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很多人都會在客廳內擺放一些裝飾架,一來可以放置一些收藏品或者書本、花瓶等。二來還可以增加家宅溫馨和諧的氛圍。
但是,在選擇裝飾架顏色時也要注意,若是色彩與客廳內不協調,就會給家宅帶來一定的煞氣,從而影響家人的財運和健康。因此,最好與客廳內的其他家具顏色相搭配,且五行不會相克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