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謂“風水”,從古至今給風水下定義者不計其數,可歷史上給風水最早下定義的為晉代的郭璞,在其名著《葬書》中有云:“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可見風水之術也即相地之術,核心即是人們對居住或者埋葬環境進行的選擇和宇宙變化規律的處理,以達到趨吉避兇的目的。風水學又有陽宅和陰宅之分。
詞語詳解1.風和水;風和雨。
《宋書·武帝紀上》:“公中流蹙之,因風水之勢,賊艦悉泊西岸。”
唐李遠《詠雁》:“關山多雨雪,風水損毛衣。”
2.風寒與濕氣。
北周庾信《為閻大將軍乞致仕表》:“加以寒暑乖違,節宣失序,風水交侵,菁華已竭。”
3.風光,風景。
唐李紳《移九江》詩:“楚客喜風水,秦人悲異鄉。”
《水滸傳》第一二○回:“其山秀麗,松柏森然,甚有風水,和梁山泊無異。”
4.指遙遠而阻隔的路途。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李季蘭》:“或以從軍萬里,斷絕音耗;或祗役連年,迢遙風水。”
5.指宅基地或墳地周圍的風向、水流、山脈等形勢。就生者之屋宅而言,謂之陽宅;就死者之墳地而言,謂之陰宅。迷信者認為“風水”的好壞能決定宅主或葬者一家的禍福。
舊題晉郭璞《葬書》:“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古今小說·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此間武彊山廣有隙地,風水盡好,我先與你葺理塟事。”
清袁枚《新齊諧·諸廷槐》:“或問:‘可是諸府祖宗功德修來乎?’曰:‘非也。是他家陰宅風水所蔭。’”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三:“在他的意思,以為我們母親把杜家的祖墳山上的風水一個人占盡了,所以只發我們這一家。”
6.指看風水的人。
《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他越發慌了,托這風水到處尋地,家里養著一個風水,外面又相與了多少風水。這風水尋著一個地,叫那些風水來覆。”
7.比喻情勢。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大家要看個風水。實是船小,載不起這幾個人。”
朱道南《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廣州起義》:“這兩個家伙不看看風水,盡在‘赤子赤孫’面前出洋相。”
8.中醫學病癥名。謂受風邪而致肺部腫脹、痰涌等癥。
漢張仲景《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1]
溯源風水,可以追溯到悠久的遠古時代。
“形法”與“理法”:
中國風水“形法”主要為擇址選形之用;“理法”則偏重于確定室內外的方位格局;此外,還有“日法”用于選擇吉日良辰以事興造;“符鎮法”為補救各法選擇不利的措施。中國風水學按照應用對象:又分陽宅風水,即陽宅相法,專司生人居住的城郭住宅的擇址布形;陰宅風水,即陰宅葬法,專司死者的陵墓墳冢的擇址布置。中國風水對于住宅所處環境不同,又有所謂井邑之宅、曠野之宅、山谷之宅等區分,如《三元地理》,在風水學應用上,又各有所側重。對于曠野之宅和山谷之宅,因其與周圍自然地理環境關系密切,多注重形法;而井邑之宅,則因其外部環境的限制,常以形法、理法并舉。中國風水的形勢派,注重覓龍、察砂、觀水、點穴、取向等辨方正位;而理氣派,注重陰陽、五行、干支,八卦九宮等相生相克理論,并且,建立了一套嚴密的現場操作工具棗羅盤,確定選址規劃方位。中國風水學無論形勢派,還是理氣派,盡管在歷史上形成了眾多的實際操作方法,但是,都必須遵循如下三大原則:天地人合一原則;陰陽平衡原則;五行相生相克原則。風水理論實際上就是地球物理學、水文地質學、宇宙星體學、氣象學、環境景觀學、建筑學、生態學以及人體生命信息學等多種學科綜合一體的一門自然科學。其宗旨是審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環境,利用和改造自然,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古代中國人民常說:“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是把住宅人性化,說明格局搭配得當,對住宅與人都是很重要的。
天地人合一:
風水貫穿在中國傳統建筑活動的各個過程。從選址規劃、建筑單體、園林小品、室內外裝修設計到施工營造,幾乎無所不在,從現代房地產品牌策劃角度,以現代居住區建筑布局進行風水規劃,應首先樹立幾個風水觀點: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場氣導引觀。
1.太極泛存觀:
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一個庭院,一幢建筑、一戶住宅,一個房間……都是一個太極,只是層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極,也看建筑組群的太極,建筑群布局,應以地形方整、太極完整為宜。不宜缺殘某部分建筑的位置。建筑地段布局應十分注意太極圖的場氣效應,慎重選擇空地,建筑群組團內的小游園綠地,應選在中心地段,并應有建筑小品布置。在住宅設計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樓層內部各戶不宜交錯分戶,造成各戶平面缺殘某角。
2.場氣萬有觀:
風水學的五大要素龍、穴、砂、水、向,其本質是氣。尋龍,捉穴,察砂,覓水,定向,是在于察尋適于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于人體的煞氣,趨吉避煞,在于對氣的趨,避。物物之間存在場,氣來自場。現代科學已初步察證,人體有場氣,植物有場氣,建筑物有場氣、萬物之間皆有場氣。恰如萬有引力一樣,場氣也是萬有的。一幢建筑可以無足輕重,但如組成建筑群,場氣可能劇變。
3.場氣導引觀:
風水之氣,是宇宙場氣、地球場氣、地域場氣、建筑組群場氣、植物場氣和人體場氣的統一場氣中的氣。宇宙、地球、地域的場氣,為大場氣。大場氣,虛處來,實處止。陽宅多選在類似盆地、半盆地(山環、山灣)中,這種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納大場氣。場氣的性狀,是螺旋式運動的,任何局部某一層次的螺旋式運動的場氣,都是宇宙大環境的一部分。
理氣地球不斷地轉動,整個地球、太陽系乃至宇宙的氣場每天、每年都不斷地變動,形成在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的風水方位,這種根據“時間”變換去選擇風水方位的學問,就是“理氣”。而對于時間的掌握,就要靠天文歷法。
在風水學的運用中,準確而又熟練地掌握干支歷法,可以說是一種基本功。
干支歷是以60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標記年、月、日、時的一種歷法,是中國所特有的陽歷。它以立春為一年之始,用二十四節氣劃分出十二個月,每個月含有兩個節氣,沒有閏月。干支歷與地球環繞太陽的周期運動有關,它能反映出一年四季的氣候變化,與太陰月相無關。干支歷月份和二十四節氣的關系見下表:
數序123456789101112干支歷月份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二十四節氣: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自古以來,干支歷一直為官方和民間所普通認識,應用于天文、風水、命理、選擇術和中醫等學科上,并為歷朝官方歷書(即黃歷)所記載。以清朝官修史書《清實錄》為例,書中的干支紀年均以立春為分割點:如中華書局影印《清實錄》之第十七冊,乾隆實錄之第九冊,第573頁,乾隆二十七年十二月廿二日(庚戌)立春,《實錄》的記載是:“庚戌。是日癸未年立春。”另見清代《紅樓夢》第九十五回:“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春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這里更是明確地指出干支歷在紀年紀月時的轉換點。而農歷和干支歷是兩種不同的歷法,兩者在年份起點、月份劃分規則、每年天數等皆不同。
三元九運是古代中國人民劃分大時間的方法。先人們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經過漫長時期的觀測,發現太陽系各大行星的運轉會對地球上的自然和人事現象產生影響,特別是木星和土星的運行規律對地球影響很大。木星環繞太陽一周約12年,土星環繞太陽一周約30年。木星與土星大約20年會合一次。古代中國人民洞悉這一天機,以180年作為一個正元,每一正元包括3個元,即上元、中元、下元;每元60年,分為3個運,每運為20年,即上元是一運、二運、三運,中元是四運、五運、六運,下元是七運、八運、九運,從而構成了完整的三元和九運體系。
上元
一運1864年—188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二運1884年—190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三運1904年—192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中元
四運1924年—194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五運1944年—196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六運1964年—198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下元
七運1984年—2003年(甲子年至癸未年)
八運2004年—2023年(甲申年至癸卯年)
九運2024年—2043年(甲辰年至癸亥年)
以上為公歷年與干支歷年的大概對應關系,年份的劃分要按照干支歷。
流派在理氣的方法上,大致可分成兩個大的流派,下統諸多分支。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氣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飛星派(內有六個大的派系,統百多個小的派別)、奇門風水、河洛風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鎖玉關等。采用河圖、洛書和先后天八卦的陰陽五行原理理氣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贛南楊公風水術、新三合派、命理風水、正五行風水術等。中國風水學已經發展為多流派的風水學,每一派的風水學都有不同的理論,下面為你詳細介紹:
形勢派:(1)巒頭派、(2)形象派、(3)形法派;
理氣派:(1)八宅派、(2)命理派、(3)三合派、(4)翻卦派、(5)飛星派、(6)五行派、(7)玄空大卦派、(8)八卦派、(9)九星飛泊派、(10)奇門派、(11)陽宅三要派、(12)廿四山頭派、(13)星宿派、(14)金鎖玉關派;
命理派:根據人的出生時間闡述地理環境對人產生的影響。
經典著作《術藏》是一部收錄海內外在世的術數學經典的寶藏,上自寫于三千多前的數字卦,下至民國早期術數學家的專著,一一著錄。《術藏》的出版,集術數學研究之大成,為各方面的學者者提供完備的研究資料。
格局乾山乾向水朝乾,乾峰出狀元;卯山卯向卯源水,驟富石崇比午山午向午來堂,大將值邊疆;坤山坤向坤水流,富貴永無休此明元空大卦向水兼收之法,舉四山以例其余,皆卦內之清純者也。共有八局,此處列出四大局,另外四大局定可依法推出。
風水水法
風水法器
風水實踐中最主要的是水法,所謂水法就是調整建筑物朝向與流水之間的關系,使之處水最佳位置,現代風水中的“水”則泛指一切流動的氣場,如道路,水管等。下面列舉風水水法的主要流派。
十二長生水法
水口在:丁未坤申庚酉,生在甲卯,旺在乾亥,墓在丁未。水口在:癸丑艮寅甲卯,生在庚酉,旺在巽已,墓在癸丑。水口在:辛戌乾亥壬子,生在丙午,旺在艮寅,墓在辛戌。水口在:乙辰巽已丙午,生在壬子,旺在坤申,墓在乙辰。此為楊公十二長生水法。如:未山丑向,乙辰方來水,水口在乾亥:辛戌乾亥壬子,生在丙午,旺在艮寅,墓在辛戌,所以乙辰方來水為冠帶水論。
四大救貧水法
楊公水法四大局,陰陽四局辰戌丑未四墓庫。凡天造地設的真龍城局必有水口地戶。二十四山四十八向,四局四墓之內,龍凡養、生、沐、冠、臨、旺之六龍可取,故楊公曰:金龍。凡衰、病、死、墓、絕、胎六龍不可取用之。
羊刃祿堂水法
楊公水法真訣莫不是師承,非師傳之真訣,必定被誤導,因為歷代師者不輕易外傳,以上所述也無非是托名楊公的偽作。楊公水法是以真龍真穴為體,消砂納水為用。若只顧在立穴而收砂收水,不顧龍穴的真假,就落入棄本置末之下乘作法。得不到真龍,砂水皆不為我所用,盡管消砂納水做得巧奪天工,也是枉然的。一切禍福,皆在龍真穴的、收山出煞上。若是龍不真,穴不的,收不得山來,出不得煞去,“巒頭為體,理氣為用”是真諦。如果能掌握楊公水法的“羊刃、祿堂”之分,算是初步掌握了楊公風水收放水之法,但其中又有八煞、黃泉,及救貧黃泉等之法,如能正確掌握,富貴榮華盡在其間。楊公水法,精簡快捷,真假立辨。雌雄配合,陰陽交媾,就是“楊公水法”的玄關。所謂交媾,就是說物物自具雌雄之性。雌雄與山水之理相應而生旺,如“乾山乾向水流乾,乾峰出狀元”是也。
正神零神水法
正神正位裝,即要將“龍頂”裝在正神位上,正神方位內的山峰要百步始成龍氣,而零神方位里的水,則不論其水面的闊狹,水源的長短,只要能低空而不填實,就可論為吉祥。山龍是如此用法,水龍也是如此用法,交媾的原理,是以不變應萬變,用之于四海而皆準。“山上龍神不下水,水里龍神不上山”是楊公風水的天機妙訣。“絕地訣”、“貧單絕”、“城門訣”“玉輦經”“門樓經”等之理論,是楊公水法陰陽造化之玄機。
中火星水法
楊公水法的“挨星”理論是指三元九運星氣的旺衰得失;以“排山掌訣”來定。“中星”“火星”順逆是楊公水法又一個秘訣,“中星歸庫永代興,火星歸庫永世貴”是也。山水合陰陽有情,廿八宿為用,龍砂向水相配合,才能稱之為“楊公水法”。
進神水法
楊公水法曰:明堂里面要平地,明堂里面有儲水,第一寬暢平整為貴。龍真穴正而誤立向,葬下一樣可以發達,其雖發達得功名,可有禍隱不測,何故?是因為水法錯誤,犯了“羊刃”“祿堂”之向,向上吉氣收不進來,向上來去之水不能為我所用,水主財祿,祿即是奉祿官祿,官祿不為我所用,焉有不丟官之理?真龍真穴得運又水法吉向,才能“催財催貴”。何謂吉向?一不犯“黃泉曜煞”,二不犯“羊刃祿堂”,三砂水要“生入克入”。如此之后再以八卦論吉兇,一卦純清者大吉,二卦者兼生旺可富貴,三卦者雜氣不吉。
七星打劫
"七星打劫"是楊公風水的秘訣,非真傳弟子難以了解,市面上流傳的“七星打劫之法”一般都不可信,以下摘錄一些零散的文章,以滿足讀者好奇之心。
先天八卦講: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確定了一個立體的自然環境模式,以及其自然現象。后天八卦:其內容講:坎離定南北,帝出乎震。一講地平方位,一講天體運行所產生的氣候變化規律。地理之學,根據后天八卦所述規律,在先天八卦立體模式中,尋找人居的地理環境和地平方位。故地理“城門一訣”,講求先后天互用。以上觀點,應該屬于形勢范疇,形勢家從先后天八卦中所尋找的理論依據。無非山水左右旋的形勢配合(一如太極圖之陰陽魚圖形),結合天元龍立天元向的規則。考察很多古墳,也是如此制作的。古來大地皆有留存,何以?元運不合也。此乃《玉函》講求的主要內容。所謂真傳一句話,訛傳萬卷書,有緣之人方可得之。楊公秘訣“七星打劫”序:“天上北斗司元氣化育萬物者也,斗柄指東天下皆春……陰陽二宅在囗囗囗囗在囗元而發丁財……”。
文昌水法
“一白水,為魁星生旺,少年科甲,名播四海,多生聰明智慧男子,……四綠木,為文昌,生旺文章名世,科甲聯芳,女子容貌端妍,聯姻貴族。”《玄機賦》曰:“坎元生氣,得巽木而附寵聯歡”,“名揚科甲,貪狼在巽宮”,“木入坎宮,凰池身貴”。《紫白訣》曰:“四一同宮,準發科名之顯”。“四綠為文昌之神,職司祿位;一白為官星之應,主宰文章。還宮復位固佳,交互疊逢亦美。”《地理精纂》曰:“一四同宮主科名,號青云得路,有文筆硯池水,鼎元之兆也”。這些論述,都表明文昌位的作用是準發科名。現代社會以文章取科,文章蓋世者,即能青云得路,所以在文昌位讀書,是很有作用的。
文昌位有固定和隨運而轉兩種。按固定而言,地盤的巽宮,就是文昌位。巽在東南角,在此角讀書,可以得文昌之輔。按宅性而言,坤宅,巽位得四一同宮。如果立二運坤艮向,巽位得四四一,文昌星還宮復位。同時,坎位亦得一一四,文章魁星也還宮復位。這兩個位置對讀書人非常之好。還有,兌宮也有一四同宮,對讀書人也很有利。所以,二運得坤宅的人,家中必有著名人才出世。艮宅,坎位得一四同宮。如果立八運艮山坤向,坎位得一一四,文章魁星還宮重位。同時,巽宮亦得四四一,文昌星也還宮復位。這兩個位置對讀書人非常之好。還有兌宮也有一四同宮,對讀書人也很有利。按隨運轉變的方法去找尋一四同宮,也不困難,各個山向之宅,都有文昌位,只是組合有些不同而已。
八煞黃泉水法
楊公水法是指楊公風水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山水調整的操作方法,主要是根據羅盤二十四山來推定吉兇。“乾山乾向水朝乾,乾峰出狀元;卯山卯向卯源水,驟富石崇比,午山午向午來堂,大將值邊疆;坤山坤向坤水流,富貴永無休”。此詩明確了楊公風水八卦先后相配之要訣。又如:“八煞黃泉水法”,“救貧黃泉水法”,“九星水法”;詩云:“壬山滄滄水云囗,龍碓磨坊一同尋,囗囗有路人吊死,若有圓墩食藥人,囗囗有樹頭上枝,囗囗有橋出仙人,囗囗有石高照破,兩宮相會破家庭。”,“羊刃祿堂水法”則云:“羊刃來水見花休,水流疾病產下憂……”。楊公水法是楊公風水的精華之所在。
水法的繼承與發展
風水學是一門學問,更是一種文化,同時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法。在風水的實踐過程中,建筑是體現風水文化的重要載體,許多牌樓、橋梁、廟宇、宗祠、住宅及墳墓以及皇宮丘陵都烙有“風水學”文化的痕跡,楊公風水作為中國風水學傳承的主要流派,歷代楊公的弟子正是這種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如曾文辿、劉江東(劉七碗)、黃妙應、厲伯紹、葉七、劉淼等堪輿名流均是楊公的真傳弟子。其后,堪輿學即“楊公風水學”在贛南口口相傳。“文革”期間,由于楊公風水學發祥地江西興國三僚村楊公嫡傳弟子對風水文化的竭力保護,才使其完整保留延續至今。當代楊公水法的知名學者也有很多,如曾氏一脈傳承的第36代弟子梁惟朝,劉氏一脈傳承的第37代弟子劉國勝等等均系“楊公風水學”的嫡系傳承者,為楊公風水學后繼有人奠定了基礎。
楊公風水學既重形勢、重龍脈,又重于理氣。凡得到楊公真傳的歷代堪輿師大多技藝精湛。楊公及其高徒所堪定的古墳、古墓歷經千年而不衰。不但贛南,在廣東、福建、廣西等各省的許多望族的族簿上都記載了他們的名字。歷史是最好的證人,事實證明楊公的堪輿活動,使堪輿文化迅速傳播,大量的建筑實踐,楊公風水有了用武之地,并逐漸影響到整個中國。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風水水法理論已經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同,學習水法也不乏其人,從白發蒼蒼的老人,到80后90后,甚至國外的一些中國文化愛好者,均對風水產生了深厚的興趣,相信未來風水這一自然和諧的風水理論一定會在世界建筑和文化史上留下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