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紫禁城營建的時候,原來沒有金水河和萬歲山(后改名為景山),基于風水格局的考慮。

在紫禁城營建的時候,原來沒有金水河和萬歲山(后改名為景山),基于風水格局的考慮,紫禁城正北設有玄武門(后改名為神武門),犯了古人不宜正北開門的忌諱,其后需建山為屏障。
萬歲山與十三陵的天壽山遙相呼應,將天壽山的龍脈之氣引入紫禁城,既成為紫禁城的鎮山,又可阻擋北風穿堂。金水河從萬歲山西北方而來,沿萬歲山西麓注入紫禁城的護城河中,河水再由西北角樓下引入紫禁城內,流入太和殿前。
在八卦中西北方屬干位,代表天門,因此古人賦予金水河一個美麗的寓言:來自天河之水,通過金水河的流動,將天上的“生氣”源源不絕地引入紫禁城。
紫禁城嚴格按照中軸對稱的原則進行布局,中軸兩端的建筑陰陽對稱。中軸即是中央子午線,是規劃紫禁城全部宮殿及北京城的基準線。紫禁城內的朝政三大殿,即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后改名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后寢三宮(干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均位于中軸線上。
其它宮殿若不建在中軸線上。也是嚴格按照對稱規則進行布局,分布在中軸線兩端。目前北京奧運村的建設也是符合中軸對稱的原則進行的。
北京的風水具備的現代意義
在長期靠天吃飯的農業社會中,講究自然環境的風水說無疑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北京最重要的禮制建筑--位于老北京內城郊外南、北、東、西四處的天壇、地壇、日壇、月壇,它們分別與先天八卦中干南、坤北、離東、坎西或天南、地北、朝日、夕月的方位相一致。
其中天壇是號稱“天子”的古代帝王在陰極陽生的冬至日祭天的場所,其中的是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天壇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皇家祭天建筑,它位于北京內城之外的南方,公元1420年明朝永樂18年由朱棣皇帝下令修建,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于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夏至”祭雨的地方。
地壇是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位于北京內城之外的北方。因祭壇拜臺周圍設計有方形澤渠,故原名方澤壇,明朝嘉靖13年改名為地壇。地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祖“皇地祗神”即地神的地方,是我國現今保存最完整的祭地建筑。
日壇、月壇均為公元1530年明朝嘉靖皇帝9年所建。日壇位于北京內城之外的東方,又叫朝日壇,是明清兩朝皇帝在每年“春分”之日祭祖“太陽神”的地方。月壇又叫夕月壇,位于北京內城之外的西方,是明清兩朝皇帝于每年“秋分”之日祭祖“夜明之神”即“月神”和天上諸星宿神的地方。
無形中正發生的巨變
首都風水的選址和布局主要考慮天地人三才如何配合的問題,如果三者結合完美,那效果就明顯;如果其中任何兩方的結合存在問題,都會影響到效果的快慢和大小。
“天”是指天時、天運,具體的是指河圖和洛書的三元九運,六十花甲的年月日時等。“地”是指地理學上陰陽宅的巒頭和城市具體的布局。“人”是當家人的生辰八字。
太極分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為陰陽相濟。八卦圖有先后天之分,先天八卦是河圖,后天八卦是洛書。先天八卦是陰陽相對,“乾坤天地定位,震巽雷風相博,艮兌山澤通氣,坎離水火不相射”,是相對的陰陽平衡。而后天八卦是動態的整體平衡,先天為體,后天為用,兩者同時參合,那風水的真締就全出來了。
從目前北京來說,三碧木所主宰的六十年間最旺之地當然在正東(北京以天安門為圓心坐辬)。諸如國貿商圈、中央商務區、東方廣場等等不必說,就連中央電視臺都即將遷到正東。
所以,位居東部的朝陽區最為興旺是個不爭的事實。北京市東邊的房子賣得價位高且火爆也是必然。同時,兌卦在后天八卦中所代表的正西方氣數亦旺,拿西邊來說,又是改造西單地區又是建金融街等等,同樣熱鬧非凡。正建造的北四環原亞運村附近的一系列建筑也另有玄機!
另外,后天的兌卦又是先天的坎卦所居之位,坎卦為正北,所以北京的中軸線以北同樣興旺。除亞運村、奧運村在中軸線正北,還有數不清的高檔樓盤在北部扎根,且銷售暢旺。
北京城,這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莊嚴厚重之都,歷史與人文如此悠久的古城,正在發生巨變。不少有識之士注意到了建筑與人文歷史的協調一致;注意到了環境與人居之間關系的重要性;更有一部分高品位的地產商已考慮到了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粹--中國古代風水學與當代建筑有機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