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網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居家風水 >> 內容

居家住宅風水

時間:2015-01-15 19:04:58

  核心提示: 《大戴禮·明堂篇》記載明堂是為了明諸侯尊卑而設,凡九室,室外而有四戶、八牖。以茅蓋屋,上圓下方。據說,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見的場所。

《大戴禮·明堂篇》記載明堂是為了明諸侯尊卑而設,凡九室,室外而有四戶、八牖。以茅蓋屋,上圓下方。據說,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見的場所。風水把明堂作為穴前之地。明堂有內外之別,凡山勢緩和,平平結穴,龍虎山環抱、案山當前,就稱內明堂;內明堂之外為外明堂。明堂的中間是平地,四周有山,這些山是左青龍、右白虎,又有捍門、華表、輔弼等山,明堂內有彎曲之水,水的出口為水口。明堂內還有田園、樹木。

明堂實際是人們的居住空間,大到都市,小到村落,其四周都有有互相聯系的自然環境。選擇適合于人們居住的外環境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當利用風水的明堂理論為村鎮建設服務。但是,風水常常將明堂運用于喪葬中,選擇墓地時,要有山川屏護,有案山、有朝山伏于前。風水的概念還有點穴、四象、擇時、倒杖都很重要。

一、陽宅風水

生者為陽,死者為陰,故生者所居為陽宅,根據風水學說,陽宅需要有生氣,家庭才有旺象。因此,需要納氣。一方面吸收地下生氣,另一方面從宅門召氣。于是,就得選好地址和房門朝向。按照五行觀點,氣有生克,方向也有生克,只要避免克方,陽宅就可得到吉祥。

陽宅的基本原則是背山傍水,即以山為屏蔽,陽宅立于山腳偏上處,宅前有水流,有寬平的場地,視線開闊。最好是有茂密的林木、便利的道路、宅前為南、宅后為北。宅東西有如雙手環抱向胸口的山。那么,這就是最佳先址。

宅與宅之間要整齊,大小、高低、進退適中。宅內布局要方正,大門與內門要稍稍錯開。宅舍應與人口成正比例。廁所、灶房應置于下風處。天井和圍墻都要有一定規格。水井和池塘的位置要選好,使人用水方便,又不至于淹溺。

我們認為,陽宅問題大有文章可做,完全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我國古代沒有陽宅建筑學,而風水的陽宅理論和實踐正好填補了這個空白,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并加以發揚光大。

二、陰宅風水

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人們最驚恐的事情莫過于死。人死之后還會不會復活?死人會不會對活人發生作用?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人們總在探索這些問題,總是希望死人能夠活過來,能夠保佑自己,于是,陰宅學說應運而生。

陰宅學說認為,只要穴地有生氣,死者就會安逸,就會給生者帶來吉祥,否則有兇。怎樣才能得到生氣之地呢?那就要請風水先生指點選擇,貴命不得葬窮穴。既然得了好穴,就會有好報應。至于哪天有好運到來,要看具體人和風水情況而言,或許即刻,或許幾十年、乃至于幾代人之后。

相地是一種實踐。風水師在有了整套理論之后,就要親臨現場。先要憑看,看山脈走向,看穴地環境。又要用嘴嘗,嘗水質是否苦澀,嘗土粒是否辛甜。還要動腦筋,推算出內在關系,預測吉兇禍福。

相地測定方位用的羅盤中間有一根磁針,大致指向南方。測量穴地時,在門腳或穴地的石頭上放平羅盤,把針連擲兩三次,看針是不是指在子午線上,針如果晃動則不吉,收藏中線則吉。圓盤上畫有圓圈,少則三層,多則幾十層,每層都有許多符號,表明一定的意義,層與層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系,它反映了先民的智慧。

我們現在興修水利,建筑房屋仍然要用類似于羅盤的工具測量方位,也要到現場勘察。怎樣借鑒傳統的相地方法?這還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

中華文化的偉大,也在于她科學思想的廣博、深厚與細密。她作為東方科學文化的主體系,與淵源于古希臘、古羅馬的西方科學文化體系,長期交光互影、相互滲透而又各自獨立發展,并且毫不遜色。只是近百年來,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才在科學上比西方落后了。如何對待中國的傳統科學?英國李約瑟博士說:“至于遠東文明,特別是其中最古老而又最重要的中國文明對科學思想和技術的貢獻,直到今天仍然被云霧所遮蔽,而沒有被人們所認識。”然而,中國古代從天文、歷史、物理、化學、數學、地理、生物、建筑、陶瓷、冶金、醫學、農學一直到“四大發明”的偉大成就,都碩果累累,燦若繁星。這極大地豐富了人類文化的寶庫,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當今國外有些科學家預言說:只有東、西方文科學文化的結合,才能創建21世紀未來的世界科學。

當今國際上眾多科學家都把中國的《周易學》、《中醫學》、《風水學》作為研究和掌握的特別學科,而且有些國家還設立了專門機構進行研究。我慧緣作為一個中國科學工作者,更有責任和義務對我國《周易學》、《中醫學》、《風水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發掘,發揚光大,使其更好地為人類造福。為創建21世紀的新科學新文化盡職、盡責、盡力、盡義務。



作者:易經風水網 來源:網絡
驚訝 欠揍 支持 很棒 憤怒 搞笑 惡心 不解
  • 易經風水學風水知識居家風水辦公風水墓地風水風水故事風水寶地風水老師投訴舉報
  • 易經文化網(www.dongzhichun.cn) ? 2014 - 202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瓊ICP備19003176號-13
  • 易經文化網內容僅供休閑娛樂,完全免費,請勿迷信,要相信人定勝天
  •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均由網友提供,以及網絡收集,本站不承擔相關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及時刪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長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