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網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居家風水 >> 內容

建筑形勢風水的實用價值

時間:2015-01-27 17:51:07

  核心提示:從古代城市的典型實例明清北京城來看,整個城市,除了少量佛塔、佛樓,以其象征著“神的空間”,并具有點景性質,單體建筑或逾于百尺之形的高度,此外絕大多數建筑包括皇帝祭天盛典之用的天壇,控制整個城市景觀天際輪廓線作用的最高大的城樓,鐘樓、鼓樓等,皆遵循了“百尺為形”的尺度控制原則。

      從古代城市的典型實例明清北京城來看,整個城市,除了少量佛塔、佛樓,以其象征著“神的空間”,并具有點景性質,單體建筑或逾于百尺之形的高度,此外絕大多數建筑包括皇帝祭天盛典之用的天壇,控制整個城市景觀天際輪廓線作用的最高大的城樓,鐘樓、鼓樓等,皆遵循了“百尺為形”的尺度控制原則。如天壇祈年殿,從臺明到寶頂全高為31?78米,就正合清代營造尺(光緒間1營造尺=31?83厘米)九丈九尺九寸。至于街道、胡同、廣場、庭院等等平面劃分及空間圍合尺度,殊少違風水形勢說基本原則的例外。

  從風水形勢說的歷史淵源及傳承看,證以大量文獻記載和實物遺存,其對建筑規劃設計創作的影響,是相當普遍也非常深刻的。

  當然,由于實際需要,也常有一些建筑,靈活變通地運用了“聚巧形而展勢”、“積形成勢”的原理,如:令人矚目的眾多高臺建筑、樓閣、明堂,以及至今尚有實物遺存可資證明的諸多佛塔、佛樓等等,就有力時顯示出古代哲匠并不缺乏建造大尺度、大體量建筑的技術實力。

  然而,歷史上的這些尺度超大的建筑物,恰恰皆非人的空間,而不外是媚神、求仙、禮佛之用的“神的空間”,無不具有宗教崇拜的實質內涵。它們雖因古代特定時期的社會精神需求而曾作為現實世界的對立物或補充物得到生存和發展,并在建筑技術與藝術方面顯示出古代哲匠的驚人智慧與成就,但由于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非但從未出現過西方世界那樣的宗教迷狂,固有的和外來宗教,在始終關注著現實人生的文明形態中,也不斷呈現出世俗化乃至弱化的趨勢,所以

  宗教建筑世俗化,也為古代建筑創作注進了新的形式與技巧,風水形勢說運作天地的拓展,也反映出這一事實。典型的如南宋以來,尤其是明清以來,隨著形勢宗的風水學說大行于世,各地紛紛興造的風水塔,或稱文風塔、文昌塔、文筆塔等等,實際上就是由佛塔轉型而改變了宗教性質的一種新的建筑類型。形勢宗的風水家,利用其聳拔挺秀的形象,不是作為禮佛的崇拜物,而是作為“能顯一邦,延袤一邦之仰止,豐饒一邑,彰揚一邑之觀瞻”的標志建筑,在“風水”名義之下,來“培風脈,紀地靈,壯人文,正風俗”。類似的建筑,還有形形色色的風水樓,最著名的有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昆明的大觀樓、岳陽的岳陽樓等,這種主要用來裝點山河、美化風景的建筑形式,往往都以“百尺為形”的尺度控制處理,實現了由神的空間向人的空間的轉換。

  由神的空間轉向于人的空間而為風水形勢說巧妙利用的事例,當然不僅止各地風水塔這類建筑的創作。實際上,為駕馭大的組群性建筑空間,以求其遠觀的氣勢與魄力,在諸如城市、大型自然風景區或大型園林中,適當布置少量大尺度、大體量的建筑,賦其以“神的空間”的名義,而為“人的空間”服務,也是慣常的處理手法。

      前文曾述及,當空間圍合尺度遠觀視距逾出千尺之外時,風水形勢說強調“積形成勢”、“聚巧形而展勢”的處理,以免產生空曠疏遠感。以通常情況下,只是以百尺之形的單體性建筑巧妙疊加組合或利用天然地勢解決,不用增高加大單體空間的體量尺度來處理,以免近觀時失之于超人的夸張,使人的空間情味喪失或削弱。然而,如清皇家園林面臨著特大空間的處理,徑直以大體量大尺度的宗教建筑,解決了全園的構圖及遠觀效果;俟其近觀時,在神的名義上,雖尺度超大也能作為神的空間境象為人接受;但從總體上,豐富了全園景物與功能內容。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靈活巧妙運用風水形勢說的手法。

  如園林中大量的建筑,體量比較小巧,式樣也講究素雅,布局隨意活潑,富于人情味。又有很多的宙宇,體量尺度超越了“百尺為形”的規模,居于園景的重要控制點,或全園的構圖中心。如以佛香閣、須彌靈境作為構圖中心控制了萬壽山和昆明湖,也控制了頤和園全園;以永安寺塔向心斂聚著瓊島以至整個北海的景物,構成點式構圖中心;以外八廟的巨大體量,沿著避暑山莊北緣的山巒展開,構成了整個山莊圍屏式底景等等。而這些廟宇,雖有禮佛的名義,屬于神的空間,但在全園的規劃意義上,不過借其超然的體量尺度,來裝點以人的空間為主體的御苑罷了。而這種規劃匠意,結合實例而加以分析,實際也不過是風水形勢說的變通運用而已。

作者:易經風水網 來源:網絡
驚訝 欠揍 支持 很棒 憤怒 搞笑 惡心 不解
  • 易經風水學風水知識居家風水辦公風水墓地風水風水故事風水寶地風水老師投訴舉報
  • 易經文化網(www.dongzhichun.cn) ? 2014 - 202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瓊ICP備19003176號-13
  • 易經文化網內容僅供休閑娛樂,完全免費,請勿迷信,要相信人定勝天
  •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均由網友提供,以及網絡收集,本站不承擔相關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及時刪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長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