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葬經》對祖墳的作用作了精辟的論述:"葬者乘生氣也。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經曰: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
這段話形象地道出了祖先如何"乘生氣"、"行地中"、"生萬物"、"氣感而應、鬼福及人"的運作過程。祖先對后人的影響即如"銅山西崩"而"靈鐘東應"一般。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重要的是認識先輩,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帶動后人,感悟人生的價值,保留可借鑒的新芽,弘揚正能量。 清明節掃墓必須要帶的物品:飯菜。以先人生前喜歡吃的為佳,很多人會在祭奠先人的同時,向孩子們講述先人生前的事跡,讓下一代勿忘祖先。
掃墓的當日早上,在洗漱之前,先照鏡看自己的額頭,看看有沒有烏黑的氣色,如有則表示時運較低,盡量當日避開掃墓為宜;若一定要去,可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以作化解。 農村墳地風水忌諱,明堂聚水富貴不愁:朝拜水在向前小明堂,三方之水歸聚于明堂,形成明堂外邊三方高聳,這樣的水為朝拜水。詩曰:明堂之外高又高,兒兒孫孫皆英豪,三水去朝拜,家中出秀才。
八字水八字水就是水歸明堂以后往兩下分流。詩曰:向前水分八字流,多主夫妻不到頭,財產蕩盡小口死,家敗人亡怨此由。 掃墓時,除了將帶來的香燭冥鏹、鮮花果品、紙錢、酒等物及先人生前喜歡吃的東西(祭祀禮品多寡隨意),擺放在墓前外,還要燃點香燭,奉香給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因為山神土地是墓地的守護神。
此后才是恭敬地向先人叩拜上香獻花,然后燃燒冥鏹,奠酒(即將酒灑在地上,這代表向先人敬酒),禮畢,可以聚餐飲酒,待香燭點完后可離開。
掃墓結束后應如何做? 掃墓結束后當日也應嚴肅,不能嘻嘻哈哈;對于信道的朋友來說,掃墓回程,最好一路持誦《凈身神咒》。
掃墓回家后,如感身心疲勞,應先洗個澡,換身衣服。清明節掃墓回來,一定要清掃你的鞋子,同時將鞋子的鞋尖朝里,同時勿忘將身上穿的衣服洗干凈晾曬為宜。 當然我們可以佩戴一些神像、護身符、桃木等。懷著尊敬先人的心情,對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拜祭回家后,必要時可以進行過火盆儀式,可除去因時運勢較低時,拜祭所招惹回來的氣場入宅。過去在進家門之前跨火盆能祛除陰氣,也可以在家門口點些柴火示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