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水理論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人與自然和平相處的思想。陰宅風水是去世的祖先居住的自然環境。當今人們雖然很都尊重民風民俗,為祖先掃墓燒紙獻花等的,但對陰宅風水的認識,由于人們從小受的是新興唯物學科的影響,對陰宅風水的認識是:有的完全不信,認為人死如燈滅;有的半信半疑,抱著不可全信也不能不信的態度;還有一部分人是家中多次發生了不可解釋的應驗的事實后才去相信;還有一部分人說是迷信:哪有什么風水寶地龍脈龍穴的,要有的話,風水師自己早就為自個選了,哪容上他人。
對于這些認識,今天說一個風水宗師楊筠松的故事,會立即改變你以前固有的許多對風水的認識看法: 風水宗師楊筠松。
楊筠松(公元834年4.20——900年3.12),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后人稱為“楊救貧”,廣東高州市馬貴鎮人。他是唐朝著名的風水宗師,是唐僖宗朝國師,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靈臺地理事。著有《疑龍經》《撼龍經》《天玉經》等著作。楊筠松的風水術當時流行于世,讓許許多多的家庭脫貧致富,又樂善好施,經常幫助貧苦人家看風水。所以,世人稱其為“救貧”先生,也稱其“楊救貧”。
中國堪輿祖師楊筠松。楊筠松離京出走,先入昆侖山,后到虔州(江西贛州),以地理術行于世,在留虔州崇賢里黃禪寺收弟子曾文辿。后來又收徒弟廖瑀,師徒三人,在三僚(現在江西興國縣的三僚村)搭建茅棚居住。扶貧救世、助人無數。游山川捉龍脈、觀龍以勢、察穴以形、巒頭砂水、體用兼妙,因地制宜,因形選擇,觀察來龍去脈,追求自然天生的優美意境,重地表地勢地物地氣土壤和方向,盡可能的使宅基位于山靈水秀的地方,形成風水“形法理論”“巒頭之法”。
近代而至當代的風水學者都在踐行楊筠松的風水理論,其弟子在明代時就有數十位風水先生先后就職于皇室,還勘定過明十三陵、故宮紫禁城、長城等建筑杰作,尊楊筠松為中國堪輿祖師。 楊筠松之死。通過上面的介紹,知道了風水的宗師,救人無數,歷史功績顯赫,但他卻被人所害沒有善終。楊筠松晚年為政客諸侯盧光稠看風水寶地,點了真龍穴。
盧光稠問楊筠松,天下是否還有龍穴,楊筠松說:“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盧光稠心想天下還有那么的龍穴,自己不能獨霸天下,于是在答謝宴上,在楊筠松的酒里下了毒。楊筠松知道后急忙帶領弟子返回,在路上死之前安排,告訴弟子曾文辿要游說,“盧光稠在贛州磨車彎安裝水碓,在盧光稠的龍穴旁的十字路口,開鑿一樣深水井,這樣會世世代代為天子”。弟子不解。楊筠松說“,磨車彎安碓,單打盧王背,十字路口開井,盧王自縊頸”。后來盧光稠果真后背長癰疽,疼痛難忍,自縊身亡。 從楊筠松之死可以看出:陰宅風水口訣尋龍點穴寶地都是真的!
真正的高風水師既然能給你找出風水寶地,點出真穴。如果你借機作惡的話,也是能給你把風水龍穴也會轉化掉的。好風水寶地如果不用來做好事的話會轉成大壞事!楊筠松說過“吉地每留于積德,惡地每授予淫邪,界之匪人,天神共怒!”。所以,有了風水寶地點到了真龍穴后,一定要用來做好好事,踐行善行,且行且珍惜,為民做好事,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力行善行,切不可去做壞事,否則風水寶地,會讓人神共怒轉化成大壞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