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康熙王朝》這部作品很多人一定都看過。
在這部電視劇當中,有一個叫做蘇麻喇姑的年輕女子,她雖然身份是宮女,但是康熙卻對她很是尊重。
不僅讓她在活著的時候過得十分舒適,更是在她去世之后專門為她修建了陵墓,以嬪禮舉辦了喪事。
這樣的做法為蘇麻喇姑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讓人們不禁去好奇她在康熙身邊究竟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才會讓她有如此高的“地位”。
在對歷史的考究過程中,這一謎團終于伴隨著蘇麻喇姑的墓穴一起被揭開。
當專家們進入到她的墓穴之后,看見了一口缸后,才驚覺事實根本不是人們所以為的那樣,這竟然是康熙帝的“百年謊言”。
01 蘇麻喇姑其人在真實的歷史中,蘇麻喇姑并不像是《康熙王朝》中那樣是一個和康熙年紀相仿的女人。
她的真實年齡要比康熙大上四十多歲,而她的身份也很簡單,那便是康熙生母的貼身侍女。
蘇麻喇姑是蒙古族人,出生在一個十分貧苦的家庭當中。
因為她從小便非常聰明,長得也很不錯,所以在科爾沁貝勒為自己的女兒挑選侍女時,她一眼就被選中,成為了布木布泰的貼身侍女。
或許說起布木布泰這個名字,很少有人知道,但是若是說起她的另一個身份,想必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
因為她便是后來嫁給皇太極,又成功成為皇后的孝莊文皇后。
跟隨著這樣的一個主人,蘇麻喇姑的一舉一動都需要十分小心,畢竟一旦出了差錯,不只是她,或許連孝莊都要受到牽連。
幸好,蘇麻喇姑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
她不僅在王府中就學會了很多東西,將自己培養(yǎng)成了宛如“大家閨秀”一般的形象,更是懂得這深宮之中的生存之道,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孝莊做了許多事情。
在皇太極去世之后,孝莊的兒子福臨成為了太子。
然而他那個時候只有六歲,是一個無法自己理政的年紀,而多爾袞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攝政王,從旁輔助。
這對孝莊來說不是什么好事情,她時刻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可是繁瑣的宮規(guī)又讓她與福臨根本無法常常見面。
于是,孝莊將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蘇麻喇姑的身上,常常讓她代替自己去看望小皇帝。
02 照看康熙在這種“共患難”的情況之下,二人的主仆情誼越來越深厚,到了后來,她們二人甚至宛如親人一般互為依靠,親密無間。
時間很快過去,福臨從一開始的小皇帝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孩子玄燁,也就是后來的康熙皇帝。
孝莊對他的到來非常高興,當即把這個小嬰兒交到了自己最信任的人,也就是蘇麻喇姑的手中,讓她當做玄燁的啟蒙老師。
康熙八歲即位,而在即位之前的這段時間里,他的生活沒有一天能夠離開蘇麻喇姑。
蘇麻喇姑教他知識,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讓小小年紀的玄燁知道了什么是為君之道,什么是作為一國之君所應當具有的品行與能力。
可以說,在玄燁成長為一個好皇帝的路上,蘇麻喇姑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玄燁對這位啟蒙老師確實非常感激,在他心中,蘇麻喇姑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宮女。
即便他后來成為康熙皇帝,他仍然對蘇麻喇姑保持著“額涅”這個稱呼,也就是“阿母”。
后來,孝莊皇后去世,蘇麻喇姑悲痛欲絕,恨不得就這樣與她一起離開。
康熙沒有讓她這樣做,他將自己的孩子也交給了蘇麻喇姑,希望她能夠留在宮中將其撫養(yǎng)長大。
對于當時的宮規(guī)來說,讓蘇麻喇姑撫養(yǎng)皇子是非常不符合規(guī)定的,但是康熙還是堅持這樣做了。
這是因為無論是他還是孝莊都希望能夠給蘇麻喇姑留一條路,讓她在宮中的生活好過一些。
03 康熙的謊言蘇麻喇姑就這樣在宮中度過了自己的一生,直到九十三歲的時候壽終正寢。
有關于她的葬禮,民間有著許多傳言,相傳康熙對她的離世十分悲痛,為了表示出皇室對她的重視,特意為她修建了一座陵墓,并且在里面放滿了金銀珠寶。
而就像是與這種說法相佐證一樣,在《嘯亭雜錄》中也有著這樣的記載,寫明蘇麻喇姑的墓“葬以嬪禮,瘞于昭西陵側”。
這樣的說法一多,人們自然而然地便認為,蘇麻喇姑的葬禮當真這樣厚重。
可是,當考古專家們發(fā)現(xiàn)了蘇麻喇姑的墓時,卻驚覺事實并非如此,這一切竟然是康熙帝的“百年謊言”。
蘇麻喇姑的墓穴不僅十分窄小,需要彎著腰才能走過去,里面更是除了一口缸以外就沒有任何的陪葬品,一眼看上去可以說是空空如也。
那么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便是因為康熙帝的優(yōu)柔寡斷了。
當蘇麻喇姑離世后,康熙暫時將其與孝莊放在了一處,希望二人能夠做個伴。
蘇麻喇姑畢竟只是個宮女,其按照身份是不能始終和孝莊皇后一起,康熙必須為其找到新的陵墓所在,但是他生前卻始終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一直到雍正即位,他認為孝莊皇后的墓穴是一個風水寶地,不能讓蘇麻喇姑破壞,所以將其移去了后來的陵墓。
這一陵墓雖然修建的并不粗糙,甚至可以說已經(jīng)超越了一個宮女應當有的規(guī)制。
然而,由于第二個原因,也就是清朝后續(xù)的衰敗,蘇麻喇姑的墓沒能逃脫過百姓們的破壞,里面的東西也自然被洗劫一空,成為了一座空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