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生高中狀元后,他請求皇上為母親樹立貞節牌坊。沒想到,母親卻不接受封賞,而是要改嫁。朱生只好請皇上治罪,沒想到,皇上非但沒怪罪,而是下了一道“由她去吧”的御旨。
從前,有個姓朱的書生,父親早逝,和母親相依為命。朱生從小聰慧,讀書刻苦用功。母親劉氏便為他專門請了先生,在家里為他授課。
張先生在當地是有名的才子,妻子因病去世,他無心仕途,便做了教書先生。張先生吃住都在朱家,對朱生這個學生很用心,朱生也學得刻苦。
幾年后,朱生參加科舉,一舉高中了狀元。皇上殿試見他才華橫溢,對他大加贊賞,就招他為駙馬。
皇上詢問了朱生的家世。朱生便把自己的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將自己培養成才,他們如何相依為命,母親守寡多年,一直未嫁,請求皇上為母親樹立貞節牌坊。
皇上聽后大為感動,便準許了朱生的請求。
奇異事兒每日更新,多多關注!公眾號
朱生受到獎賞,春風得意,日夜兼程,回家拜見了母親。
劉氏聽說兒子高中了狀元,欣喜不已,自己多年的培養沒有白費。可是,當朱生說起,皇上要親賜貞節牌坊之后,她一下呆住了,臉上露出不安的神色,似有難言之隱。
在朱生的追問下,劉氏哭了,她說:“兒呀,你不知道守寡的苦楚,長夜漫漫,獨自垂淚到天明,好不容易你熬出了頭,我現在就想有個伴兒,安度余生。本來想著,你回來我就告訴你,娘要改嫁,這貞節牌坊,我不能接受。”
朱生一聽急了,“娘,你要嫁誰?”
劉氏說:“你的恩師,張先生。”
朱生聽了,跪倒在地,“娘,使不得呀!我如今高中狀元,你改嫁了,我的顏面何在?再說,皇上已經下旨,你不接受,這可是欺君之罪呀!”
劉氏哭了,她不能為了自己的幸福,不顧兒子的前程和性命。可是,讓她舍棄張先生,她又萬分不舍。
原來,自從朱生父親去世之后,劉氏一人操持這個家,張先生在朱家這幾年,她的賢惠溫柔,他都看在眼里。他的人品和才華也深深打動了劉氏,他們互生愛慕之情約定,等朱生成家立業之后,兩人便成親,相伴后半生。
可誰知道,被不知情的朱生無意中攪黃了,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這時,劉氏松了口,她說:“兒呀,那不如憑天由命吧。”
說著,她解下身上的一條羅裙,說:“你明天替我把裙子洗干凈,如果到晚上能曬干了,我就不嫁了。如果曬不干,那就是天意了,你也不用攔我了。”
朱生心想,這事不難做,便點頭同意了。
次日早上,晴空無云,朱生洗好裙子,曬在外面。眼見中午就可以曬干。可是,沒想到不大一會兒,突然烏云密布,下起了小雨。
到了晚上,雨越下越大,裙子一直濕瀌瀌的。朱生雖然心中叫苦,卻也知是天意。
沒辦法,朱生只好如實地將母親和先生的婚事稟報皇上,請皇上治罪。
沒想到,皇上連連稱奇,下了御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作之合,由她去吧。”#民間故事#
這是諺語“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民間傳說。天要下雨,是天道,是自然規律,非人力可扭轉。而娘要嫁人,是人性,父親不在,沒有人可以代替父親的角色,來照顧母親。所以娘要嫁人,是要遵從人道,兒女同意母親再嫁,也是孝順的一種表現形式。
所以沒受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兒女對寡母的長夜漫漫,難熬到天明,不能感同身受,莫不如,遵從她的心愿,由她去吧。這也符合了天道與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