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清朝中期,有一個書生姓阮,平時玩世不恭,荒廢了學業,又想不費力氣,做點什么一夜暴富的買賣。
聽人介紹不遠千里,去到安徽阜陽一帶做買賣,臨時租住了一個小別院。
可是因為不善經營,資金周轉不靈,欠下了房東幾個月的租住費。
房東又想買房子,催的越來越急,不交錢搬走,要翻臉報官。
阮書生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了一個借雞生蛋的法子:
“房東老板,您別急,房租不是存心要拖,現錢還真沒有,嘿嘿,你這小院,守有個大元寶不知,怎么這么急著賣掉它?”
房東老板有些好奇:“我怎不知哪有個元寶?說說在哪?”
“你這家小院的前面那塊菜園,能挖出財寶來!”
“此話怎講?”
“我懂得堪輿之術,你這菜園,我翻看了土質不錯,可以打理一番,能幫你要上好幾倍價錢。事成之后,便回老家。”圖片
房東一邊不想失去租金,一邊還想多發點財,不妨讓這書生試上一試,不定什么時候,若人去屋空,就賠了。
房東深以為然,積極配合著計劃,由著他折騰,什么責任推給這個外鄉人,能拿回錢來便可。
書生就開始著手辦了,首先他悄悄的在房東的菜地,做了一條土龍,埋在里面。
然后喬裝成一個風水先生,去富人堆里找機會游說。
很快,阮書生鎖定了一戶姓梁的大戶人家,打聽到此人的一些背景,來到他家祖墳處,在守墳人的身邊嘆道:“好風水!唉,可惜可惜。”
守墳人聽到搭話問為什么,但聞其詳?
阮書生有模有樣的答道:“我乃一地理先生,這塊地的主人,能發財是沒錯的,可惜的是,無子嗣可發。”
守墳人見說得對,就告知了自己的主人梁老爺。
梁老爺聽到可認了真,關乎子嗣的大事,這是自己多年的痛點,就算是戲言,也值得去問個究竟。
阮書生了解了不少關于梁家的事,結合著一知半解的風水知識,侃侃而談。
雖憑這些話匣子,也未必然能令見多識廣梁老爺的信服。
但是著重提及的,多子多孫的話題,深深的抓住了梁老爺的心理。
梁老爺一口一個“老師,老師”的喊著,拜托阮老師為他梁家,尋一塊利子嗣的寶地,哪怕添個一兒半女,也就此生無憾。
阮書生繼續一本正經,開始了走街串巷,早出晚歸的日子。
游山玩水可是他的最愛,但也長不了多日,從房東那借來的零碎錢,也花光了,到了該辦正事的時候了。
邀請上梁老爺,把他領到的房東的菜園地,稱這就是自己辛辛苦苦尋找的寶地。
比起現在的梁家祖墳,好上數倍,不僅后代出賢人,而且最關鍵是能夠子孫繁盛。
梁老爺那有那么容易被忽悠,回去后找了別的風水先生來看,此處確實非同一般,絕對是好地。
房東趁機報出高價,一筆成交。還納悶真乃天助。
下葬的時候,又挖出了土龍,更加堅信那阮老師推薦的地方,確實真龍寶地不虛。
梁老爺大喜,答謝了阮老師,一筆不小的報酬。
這件事情過后,阮書生畢竟是心虛,當初和房東約定好的,也不敢在此地久留下了。
收拾了行囊,匆匆回了老家,不再露面。
十年后,阮書生又故地重游,忍不住到附近打聽當年,梁老爺的家事情況,聽說已經兒女成群,日子過的相當滋潤。
來到那塊菜園,這里已經是梁家的祖墳,這還是當年自己親自給選的,看來,梁家果真有福氣啊。
守墳人認出了阮書生,就是老爺嘴里的“恩公”,趕緊去通知梁老爺。
梁老爺請他到府上,一口一個“恩公,恩公”的喊著,讓兒女們來敬茶,感謝他的幫助,自己才能享到天倫之樂。
真的是歪打正著,恰好點中了那塊風水寶地,那得多大的福氣才能夠碰上啊!
阮書生心里暗嘆,風水?看來,我真得好好研究了。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