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水對人的客觀影響,
已經毋庸置疑了。
從古代的“孟母三遷”具體案例到當代的
天津大學王其亨教授的風水理論研究。
從感性故事到理性研究,
都證明了風水的有效性。
陽居風水以前分享了很多,
今天分享兩則陰宅風水的真實故事。
關于陰宅,
我們有歷史上有一本著名的《葬經》
是東晉郭璞所著,
是陰宅風水的權威經典。
作者郭璞是東晉著名的
詩人、辭賦家、語言學家、神話學家,
尤其在風水領域,
他集歷代中國風水之大成。
被尊為東晉之后,中國風水的鼻祖。
但《葬經》深奧難懂,
結合具體的風水故事,我們或許會體會一二。
1、“油燈定穴”
蘇洵蘇老泉的祖父當時是一個出家人,
號白蓮道人,
他有一個至交朋友叫蔣山,
是當時著名的風水師。
蔣山每兩年遍游名山大川一次,
尋龍布穴,
回來后都要到白蓮道人的道觀中靜養修行。
圖片
有一天,蔣山正與白蓮道人下棋,
突然蔣山問道:“你想得風水寶地嗎?”
白蓮道人還沒有開口,
蔣山又接著說道,“這次我云游回來,
尋得兩塊風水寶地,
一塊地可以大富比石崇,
另一塊地可以大貴于天下,
貴至宰相,這兩塊地我只能送你一塊,
你自己選吧!”
白蓮道人想了一下說道:
“我是半路出家,
家中還有兒子在讀書,
不想奢求什么富貴,
只要子孫賢能就心滿意足了。”
蔣山想了想道:
“這兩塊地均不適合,
不過前次在彭山縣的象耳山,
尋到一塊佳地,
會出蓋世的文章秀士,
我就把它獻給你吧,
明天一早我們就啟程去看看。”
白蓮道人聽后心中很高興。
于是,第二天天剛破曉,
兩個人就出發了,
經過十幾天的路程,
來到了彭山縣象耳山的風水穴位之處。
此地四山環抱,來龍如大將軍出陣,
匹馬單刀,貪狼峰起龍頂,
綠油油的小樹秀麗動人,
明堂開闊,前面案山層層相朝,
向上一支文筆秀峰,直插云端,
一勾小溪水從林間曲曲而來
經向上而消于左后方,
站在山峰上一聲輕嘯,
空峪震蕩,聲音清澈幽旋,
久久在峪中回蕩。
穴場在山峰頂端,
大背葬法的常理(在風水術語中稱“頂天穴”),
穴位處略開一米來大的小窩,
四面青草依依,微風悠揚。
白蓮道人的衣帶隨風漂蕩,
他見此景心中好不高興,
但又嘆道:“穴高只怕八白搖。”
地師蔣山見狀已知他的心意,
于是蹲下身去從袋里拿出一盞油燈,
點燃后輕輕地放在那個穴口,
雖然四面來風,但燈火紋絲不動。
由此可見,
此處是何等藏風聚氣!
蔣山手指放燈之處說道:
“此處就是佳穴之位,
一步也不能離開,
葬在這里你家才能出文章蓋世之士,
其余地方均不能成穴,
不信你就試試。”
白蓮道人為了穩當,
就在自己認為可以立穴的地方,
用油燈反復地測試,
燈火均會被風吹滅。
此時他才真正地嘆服蔣山高超的風水之術。
一年過去了,
白蓮道人的母去世了,
他就將其葬在蔣山所點的穴位中。
不久,蔣山又來到道觀,
并與白蓮道人一起
再去考證他母親的墳墓。
蔣山看后嘆道:
“你這還有一點小的差誤,
我幫你糾正一下。”
于是,蔣山就做起自己的法事來,
并在墳頭的左邊添了不少土。
事過幾年,
白蓮道人的孫子蘇洵就以文章出仕了,
并連出了蘇軾、蘇轍。
他們都是以詩詞歌賦名振天下,
在“唐宋八大家”中,
僅蘇家就占了三位。
圖片
蘇軾
這個“油燈定穴”的故事,
至今還流轉于四川各地。
這說明風水術在中國民間與朝廷中
占有相當高的地位,
在風水的誘惑與風水先生的指引下,
即便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白蓮道人
也不可能無動于衷。
他雖說不為子孫富貴,
但求子孫賢達,
而這只不過是他掩飾自己,
以免被世人看輕。
但他此舉卻為中國文壇推出了三位巨才,
其貢獻也是很大的。
當然,除了風水的作用外,
那就是三蘇平時的艱苦努力
與他們所賦有的特殊天分,
才使他們成為傲世之才。
2、孫鐘種瓜
孫鐘種瓜
孫鐘是三國孫權的祖上先人。
孫鐘非常孝順自己的母親,
每次母親病了,
都會祈求上蒼保佑,
愿意以身代償母親之病痛。
其志誠孝心感動了上蒼,
母親的病往往很快就痊愈。
孫鐘以種瓜為業,
每遇賢老長者,必用瓜相待。
有一年氣候不好,
18畝瓜地只生一個像樣的西瓜,
有一天,有三位風塵仆仆的少年路過,
向他要西瓜解渴,
雖覺得突然,但生性淳樸善良的他,
還是將西瓜采下一半侍奉母親,
另一半拿給那三位少年吃。
次年,三少年又來了,
孫鐘同樣地接待。
三人說:
“實則是因你孝心感動了上天,
司命讓我們來為你指點風水寶地。”
其中一個小伙指著山下的一個樹叢說:
“這座山的風水很好,
山環水抱,真龍結地,
案山秀挺,你把父骨遷移此處,
不久當出天子。”
另一位接著說:
“你馬上向山下走百步,
再回頭看我們。
然后你所站的腳下就是下葬的吉祥之地。”
孫鐘將信將疑,
朝著那個方向走去,
只是,孫鐘走了約30步就回頭看那三人。
三少年齊嘆:
“你回頭太早了,在現在之地葬下
只能封王,只能三分天下了”。
說完三少年就化為三只白鶴飛入云中,
此時孫鐘大驚,朝天就拜,
“謝謝上蒼與神仙指點”,
千恩萬謝后,記下足下之地,
擇良日遷父骨于此地。
然后就帶著母親離家經商去了,
幾年后,孫鐘發了大財,
并娶嬌妻生了孩子。
一日他們回到家鄉祭祀祖墳,
看見墳頭五色云氣直沖天空,
他知道這是陰宅的福蔭與龍力的吉氣,
在為孫家鑄福,
于是更加修身齊家,廣行善事。
后來,孫鐘的兒子孫堅做了吳王,
追封孫鐘為“武皇帝”,
孫堅的兒子孫鐘,孫子孫亮都是吳王。
歷史上許多這樣的故事都證明了這一點。
風水可以造人,
好風水可以造出好的子孫。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