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國人對于先祖都是抱有極大的尊重,每年都不會忘記祭拜先祖,而即將來到的清明不過是其中的一次。

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在祭祀的時候并不只是簡簡單單地磕頭祭拜一下就完事了,還有很多其他講究,所以就流傳出了很多俗語。
我們就來說下這句和清明上墳有很大關系的俗語:墳頭塌陷少子孫,墳頭有草家生金。
這句俗語中提到了我們非常熟悉的東西:墳頭草和墳堆。
一、墳頭塌陷少子孫
現在的城市中實行的大部分都是火葬,墳堆很少見甚至可以說看不見,不過這在我們傳統的土葬中還挺常見的,但這對子孫后代又有什么影響? 在古代重男輕女很嚴重,女性基本上沒有什么權利,甚至連祭祖上墳的權利都沒有,這都是家中男性干的事情。 而墳堆的作用有兩個,一個充當標記,十分醒目,能讓人一下發現;第二個作用就是為了防止雨水滲透到地底,腐壞尸體。 我們在祭祖的時候,除了要祭祀之外,還要對墳進行修整,有損害的話要及時修理,但如果這個家族沒有人了呢?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雨水的侵蝕,墳堆就會慢慢地塌陷,最后歸于平靜再也看不出任何痕跡,在這個世間最后的痕跡都沒有,這也是為何會說:墳頭塌陷少子孫。
二、墳頭有草家生金
古代稍微有點權勢的人,并不是隨隨便便就找個地就埋了,他們會事先找風水先生算一算,哪里是風水寶地,埋在哪里對子孫后輩更好,給他們帶來氣運,讓家族更加興盛,財運不斷。歷代皇帝不正是這樣嗎? 而墳頭草就是這些財氣的具體體現,如果墳頭長草,后輩的人就會很高興,他們認為這是先祖對他們的祝福。而且據說古代人會根據墳頭草的長勢來判斷這家的人家庭情況,長得越多越高,這家人的運勢就會越來越好,甚至有的地方還會專門的在墳上種草,如果誰要鋤草,會村里面的人笑話自己斷自己的財運。所以,墳頭有草家生金就這么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