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掃墓上墳是對祖先和已故親人表達追思之情。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沒有固定的規(guī)矩。一般來講,掃墓上墳貢品一般都是單數(shù),三樣或者五樣,老話說:“祭三貢四”就是祭祀和上貢(敬神)時的傳統(tǒng)習俗,這是最基本的祭祀講究,萬不可鬧笑話。常見的是擺放水果,素食,酒水,一般不用任何肉食等葷腥之物。
香:香是信號,香一點燃,祖先就知道是有人來祭祀了。
蠟燭:最好點一根蠟燭,蠟燭叫燈,這個為陽,可以讓子孫走任何路都不會偏,不會走到黑道上去,這叫明道。如果祖先去世三年之內(nèi),用白色蠟燭;三年以上,用紅色蠟燭。
紙錢:麻錢紙是非常正統(tǒng)的。諸如冥幣、天地通銀行、燒手機、電話、汽車、樓房是近年來興起的,老一輩人認為還是麻錢紙更正統(tǒng)。
水果:最好拿五種水果,不方便的話拿一種也行。
糕點:水果代表陰,糕點代表陽。祭祖,一般要備水果和糕點這兩樣。古時祭天、祭地才需要三牲五畜,是天地的功德。
掃墓上墳祭祖,上墳祭品有講究,這“三不帶”請注意。
各地風俗講究不同,隨風隨俗即可。不過在民間,掃墓祭品“三不帶”,之前筆者也講過,在這里重復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
1、不帶梨和成串水果,因為梨諧音“離”,有分離、離別之意,是忌諱;不帶成串的水果比如葡萄、龍眼等,不吉利。
2、不帶桃子和石榴,桃子有長壽之意,桃木是辟邪木;石榴有多子多孫、紅紅火火之意,古人認為這都屬于“至陽果”,辟邪驅(qū)鬼。
3、不帶空心之物。空心的點心水果等食品當祭品不合時宜,對先人不敬。
當然,可以用先人在世時比較喜歡的食物來上供,表達恭敬追思之意,也是好的。
寫在最后:給先人和故去的親人掃墓上墳,這就是傳承孝道。因此具體很多事情,最好還是要聽從家里年長的人的意見,而不能把它簡單的理解為迷信思想。其實人還是要對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的。俗話說得好“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個也并不是危言聳聽,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