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秦始皇,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歷史上一代有名的君王,在公元前246年成為皇帝,在登基之后的8年內掃清朝內障礙,掌握實權。開始了對六國的征戰,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完成了統一的大業。首創了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縣制,充分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保障了百姓生活安定。他作為一代君王,留給我們的除了一生的豐功偉績還有就是規模宏大具有神秘色彩的秦始皇陵。
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為何選在驪山修建,難道這是風水寶地? 秦始皇陵,處在我國驪山北面的山腳處,是我國發現已有陵墓以來的第一座結構巧妙,設計十分巧妙的帝王寢墓。在現發掘的所有帝王陵墓中,秦始皇陵規模最為宏大,是一個高七十六米,長三百四十五米,寬三百五十米的方形陵墓,頂部平坦,腰部像是階梯狀的形式,占地有十二萬七百五十平方米。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在繼位后不久就開始在驪山建筑陵墓,歷時近四十年才完成。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生前自然是十分風光的,所以在死后他也是要是將生前的榮華富貴帶入地下的。按照他的指示,他死后的皇陵要和活著時候的一模一樣,生是皇帝,死后在陰間也要主宰一切。關于這個規模龐大的秦始皇陵,還有一個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問題,就是為什么要選址在驪山,難道這個驪山是傳說中的風水寶地嗎? 驪山,無論是在以前還是現在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以風景秀麗而聞名,其連著藍田山。
藍田山南面產玉,北面產黃金,而視死與生一樣的封建帝王,自然是在死后也想將這樣的金、玉納入囊中,占為己有。 在古代,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依山造陵”,秦始皇陵它背依驪山,北臨渭水,是十分符合這一觀念的。同時地質學家利用衛星勘察了秦始皇陵的地理位置。從拍回的照片來看,驪山到華山從上空俯瞰就像是一條蜿蜒的龍,而秦始皇陵所在的地方就是這條龍龍頭的位置。
在中國古代,便一直有著龍是祥瑞象征的說法,把陵墓建在龍頭的位置,其風水自然是相當好的。 秦始皇陵的位置選擇上,除了傳統的風水觀念,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禮制觀念。我們根據秦始皇的先祖和太后陵墓的位置,可以發現秦始皇陵在位置選擇上和他們還是有很大關系的。秦朝前幾代的君王和太后的陵園都處在臨漳縣西面芷陽的那一帶,而在當時的禮制中,是長輩在西,晚輩在東,以輩分高低由上到下排列。
同時根據東漢《論衡》中的記載,我們可以知道宣太后在世時也希望陵園可以葬在他的丈夫和兒子之間。 所以秦始皇陵選擇在芷陽以東的位置,是完全完全符合當時禮制的要求,同時處于驪山,又符合“依山造陵”的傳統風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