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文化網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風水寶地 >> 內容

朱元璋的孝陵為何六百年多年沒人敢挖?

時間:2021-11-25 09:04:01

  核心提示:朱元璋的陵墓為何600年來無人敢挖?并不是盜墓賊不想挖,而是他們沒有機會挖。

朱元璋在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建立了大明朝,其功績足以媲美漢高祖劉邦。朱元璋于公元1368年建立大明朝,歷經276年的時間,前后共有16任皇帝。在明十三陵中,共埋葬了13位明朝皇帝。而朱元璋恰恰就是沒有埋在十三陵中的那三個皇帝之一。 

之所以朱元璋沒有埋在十三陵中,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說朱元璋所選擇的紫金山是一個風水寶地,而且這個地方只能夠興旺一個人。更為棘手的是,這里早已經被南朝梁代的一個叫寶志禪師的和尚占了。

既然天下都姓朱了,那這塊風水寶地自然也得姓朱。 朱元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將寶志和尚遷走,將自己的陵墓選在此地。明洪武十四年時,恰逢馬皇后病重,朱元璋便委任李新來主持修建陵墓。

在1382年,也就是修建陵墓的第二年,馬皇后便去世了。馬皇后對朱元璋這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她在朱元璋未發跡時便跟隨于他,哪怕是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后,也只有馬皇后敢犯顏直諫。 基于馬皇后一生的德行,且以“慈孝”出名,最終被封為“慈孝高皇后”,并將這個陵墓命名為“孝陵”。馬皇后也成為“孝陵”的第一個主人。而朱元璋則到了公元1398年才正式與馬皇后合葬在孝陵。 

從1398年至今,朱元璋的孝陵距今已經有大約600年的歷史,歷經了明、清、民國與戰爭時期,躲避了多如牛毛的盜墓賊一直保存到今天,究竟有何獨特的原因? 獨特的地理位置 明代的陵墓對比清代的陵墓,就可以看得出來差距。

眾所周知,清朝的乾陵與慈禧太后的陵墓在民國時期被孫殿英給盜了,陵墓內的尸體慘遭破壞。而更為久遠的明代陵墓卻沒有,對比可以發現,首先在地理位置上便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明皇陵的選址要周到許多,皇陵的選址除了傳統意義上講求風水之外,最重要的是,它建在了天子腳下。紫金山就在南京城的周邊,這意味著,紫金山但凡有一些風吹草動,都躲不過統治者的眼睛。 打孝陵的主意相當于挖皇帝的祖墳,要不是活膩歪了,一般人沒人去觸這個眉頭。

明朝滅亡之后,之后的清朝與民國時期,南京也是作為一個重要的城市,尤其是民國時期,當時的國民政府便選在了南京,因此存在于南京城下的孝陵對于盜墓賊與普通軍閥來說,便沒有了施工的條件。 

歷代統治者對于明孝陵保護的態度 歷史上不少的陵墓,便毀于下一任的統治者,可孝陵卻由于其獨特的原因被歷任統治者保護了下來。明朝是最后一個由漢人創建的王朝,清朝入關之后,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便是以小基數的滿人來統治龐大基數的漢人,為了拉攏人心,維護統治者的地位,清朝統治者不管是出于真心還是假意,都多次修葺明孝陵,以安漢民之心。 乾隆曾六次下江南,有五次在明孝陵前大哭,這演技真是杠杠的,不當演員實在是可惜了。

將大明的子孫清洗干凈之后,又開始對著朱元璋的墳哭,乾隆也是真有想象力。 演戲歸演戲,但清統治者對于明孝陵的保護卻實打實的持續到了晚清時期,一直到1864年,清政府都朝不保夕了,還曾令曾國藩帶人修葺明孝陵。 清朝滅亡之后,國民黨秉承孫中山先生的遺志,在南京建立根據地,也讓孝陵受到了更多的庇護。在孫中山先生的影響之下,明孝陵受到了格外的關照。 自身獨特的結構設計 打鐵還需自身硬,盡管是明孝陵受到的歷任統治者特殊的關照,但假如其自身實力不濟,那再多的保護都是枉然。

明孝陵之所以有著強悍的自身實力,主要還由于其特殊的山體結構。這座名為獨龍阜的山峰,本是一座堅固的石頭山,明皇陵在開挖時,改變了傳統的思路,由垂直下挖改成了橫向掏空的模式。 先是在山峰的半山腰位置將山體掏空,在中間位置在往下挖陵墓,內部陵墓的設計錯綜復雜,如果沒有示意圖,進去根本走不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功避免了墓穴被盜墓者直接打盜洞進入的可能。這樣的工程,相當于將墓室開在了山的中心位置,要想進入,理論可行的辦法便是上方爆破,傳統盜墓賊打盜洞的方式,根本無法打通堅硬的石頭山。 先進的防盜系統 上文也說到,盜墓者通過山頂打盜洞的方式根本是不現實的,因為山頂到陵墓的距離實在是太長了,那在山腰位置順著施工方向往內挖又為何不可呢?這得益于明孝陵特殊的防盜系統。 

在明孝陵封土堆下面,并不是傳統的夯土,而是埋藏了數量巨大的鵝卵石。 用鵝卵石有什么好處呢?鵝卵石填充,最大的特點便是內側鵝卵石的可移動性。一旦盜墓者在填充鵝卵石的位置開盜洞,內部的鵝卵石便會坍塌下來,導致盜洞被鵝卵石擠上,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流沙防盜“。 這種可流動的填充物要比傳統的夯土好得多,夯土再堅硬,也可以通過時間來一點點挖通,而活動的鵝卵石就不一樣了,即便是盜墓賊費勁力氣開通了盜洞,盜洞也會由于承受不住上側的壓力而坍塌,盜墓賊不被壓死在盜洞內就是被封到墓穴中,這種流沙式的防盜系統讓許多的盜墓者望而卻步。 專人專崗的守護者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明孝陵得以保存的原因還少不了專人專崗守護陵墓的“守陵人”。在明朝統治時期,為了保護孝陵還曾設立了專門的警衛機構——孝陵衛。

這些人專門以守護陵墓為主要任務,他們忠誠可靠而又驍勇善戰。在明朝時期人數一度達到5-6千人。 在明朝滅亡之后,這些人的后人也自發地秉承先人的遺志,將守護皇陵當作自己的使命,在這些守陵人的守護之下,明孝陵也極大限度地得到了保護。 后記 明孝陵也算得上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數得著的大墓,其建造的復雜程度與規模都排在了前列,有極其重要的文物研究意義。 明孝陵能夠順利保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的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陵墓自身方面的原因,但不管如何,明孝陵是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去看一眼明孝陵,感受下這位明太祖的強大氣勢。

Tags:  
作者:易經風水網 來源:網絡
驚訝 欠揍 支持 很棒 憤怒 搞笑 惡心 不解
  • 易經風水學風水知識居家風水辦公風水墓地風水風水故事風水寶地風水老師投訴舉報
  • 易經文化網(www.dongzhichun.cn) ? 2014 - 2024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瓊ICP備19003176號-13
  • 易經文化網內容僅供休閑娛樂,完全免費,請勿迷信,要相信人定勝天
  • 免責聲明:本站信息均由網友提供,以及網絡收集,本站不承擔相關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站及時刪除。
  • Email:43133050@qq.com 站長QQ:4313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