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4日,朋友圈里最勁爆的就是蘇州吳江盛澤出現龍卷風,死傷多人。好多老年人都說龍卷風活久見,有些不可思議。
蘇州人民一向比較自豪。覺得蘇州是一塊風水寶地。沒有地震、水災、泥石流、龍卷風海臺風。更不用擔心海嘯。可是5月14日的龍卷風給大家
打了一記耳光。這個世界沒有誰哪里離得開無常的規律。
下圖是中國東部地形圖:
看地貌地圖,可以看出,蘇州的地理位置不錯。位于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是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典故出自宋·范成大《吳郡志》:“諺曰:‘天上天堂,地下蘇杭。
殊不知,歷史上蘇州也曾發生過四次慘烈的圍城戰。
第一次:春秋時期,越國軍隊圍困吳國都城
本來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但是勾踐一方面卑恭屈膝,“嘗糞問疾”,發誓“永不反吳”;另方面獻上美女西施,麻痹吳王。吳國不是沒有清醒之人,伍子胥多次提醒,但倒在溫柔鄉中的夫差聽不進忠言,反而殺了整天煩來煩去的伍子胥。十年后,勾踐果然趁吳國大軍遠在齊國時,進攻吳國,幾次戰役后包圍了蘇州城,當時不叫蘇州,叫吳都,也叫姑蘇。史書說圍了三年,非常慘烈,最后城破,夫差揮劍自刎。蘇州虎丘塔就有遺跡。
第二次:元末朱元璋軍隊包圍張士誠
是時群雄割據,張士誠占領蘇州,那時名叫平江,成立了張楚國,一度據有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大部,是當時全國最富裕的地方。但張士誠只重視經濟,發展文化,不重視軍事,沒有長遠的戰略。而朱元璋可是雄心勃勃,精心建設強大的軍隊。終于朱先打敗陳友諒,接著取蘇北、淮北,又占安徽、浙江、福建,最后包圍了蘇州。史書講,圍城從二月到九月,激烈戰斗七個月后,城破,張士誠在齊云樓上放火上吊自殺(未遂,被救,拒降,后在南京自殺)。
最后朱元璋對蘇州城不爽了,蘇州城的。好多居民被遷往蘇北。因為最后離開蘇州城是水路,基本都是從蘇州閶門走,他們就成為他們最后的記憶。
第三次:太平天國時清軍包圍太平軍
當時蘇州是太平天國的蘇福省會,開始由忠王李秀成駐守,曾經打遍江南無敵手,曾國藩差點自殺。無奈天國高層內訌,天京(現南京)危急,李秀成不得不去天京解圍,留下慕王守蘇州。清廷派李鴻章帶有洋槍洋炮的淮軍攻打蘇州,其實淮軍才二萬人,而蘇州太平軍有十多萬人,戰斗激烈,相持許久。后由于叛徒(一姓郜的納王和其他七王、將)出賣,暗殺了慕王,獻了蘇州城。李鴻章得城后不僅沒有給叛徒獎勵,反而殺了八叛將,又在定慧寺內屠殺了已經被騙投降的二萬精壯太平軍士兵,蘇州頓時血流成河。電影《投名狀》就是介紹當時的情況。蘇州現在好多歷史遺跡的介紹都會說當時毀于咸豐年間的兵火。
第4次是抗日戰爭。
如下圖藍色的就是當年日本占領中國的城市。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后,日軍為進一步迫使中國政府投降,繼續向南京進犯,追擊從上海撤退的中國軍隊,于11月19日占領蘇州,并實施了一系列暴行。
淞滬會戰期間,日軍飛機即開始對蘇州進行轟炸。據史料記載,從1937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日軍飛機踉謁罩莩喬?兜?/span>4200余枚,造成數千平民傷亡。
下圖日本騎馬進城,背景為千年北寺塔。
可見每個城市在歷史的長河中都有辛酸的歷史。
世界萬物都是在無常變化中。三界不安,猶如火災。只要還在三界之內,并免不了各種刀兵水火之難。
天是棺材蓋,地是棺材板,
喜怒哀樂事,全在棺材中。
還好蘇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比如說蘇州靈巖山,蘇州北寺塔,西園寺,定慧寺。佛法的底蘊非常深厚。有佛法就有辦法。
下圖蘇州西園寺。
下圖為蘇州靈巖山。
下圖為蘇州定慧寺。
下圖為蘇州北寺塔。
“”暖風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我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蘇州,但是同樣不能沉迷于此。要深刻認識到這種美麗富饒也只是暫時的假象。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