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有歷史,才有內涵。盤龍城位于武漢市北郊灄口境內,因盤龍湖環抱而得名,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盤龍城有五山十湖,山環水抱。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人因山水之氣而杰。1954年,盤龍人揭開了遮蓋古城的泥土,使沉睡了三千余年的“殷商盤龍城遺址”驚現于世。中國著名的商史專家鄒衡認為,盤龍城是研究我國早期城市和國家形態的珍貴標本。
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給極具現代氣息的盤龍城經濟開發區注入了無與倫比的文化內涵。歷史如坐標,又如燈塔,它啟示并告誡當今的盤龍人如何發揚光大,推陳出新。圖片
盤龍城風水解說【見上圖】
盤龍大道、楚天大道和岱黃高速三條公路呈環抱狀,呵護著盤龍古城。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恰是“玉帶纏腰”。
山川靈氣乃乘風剛散,界水則止。放眼盤龍城,山水相依,聚集靈氣,落脈結穴,恰合“界水則止”之含義。再結合地圖,盤龍城狀似方盤,又似馬蹄形。按風水學來看,正是聚龍、聚氣、聚水的聚寶盤的格局。 圖片
山環水抱,盤龍城堪稱上風上水
此次受《購房指南》雜志之托,筆者奉命考察盤龍城之風水。并特邀友人撼龍先生同往,希冀通過測量、定位和分析得到具體的數據和分析,對盤龍城之風水得出一個簡明扼要的結論。
風水是中國一門古老的關乎人類生存的學問,不能簡單地把它等同于迷信。它體現和反映了我們的祖先如何改造自然、如何追求自然和居住的和諧統一。實際上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天人合一”理念的體現,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從風水學的角度來看盤龍城,可下一個結論:風水寶地。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內自然生態保持得相當完好。豐荷山、白鷺山、林山、甲寶山、露甲山、橫山、銅管山等九山層巒疊翠,同盤龍湖、盤龍城湖、長湖、童家湖、湯仁海、新教湖、馬家湖等眾多湖泊相依相映,構成了漢口北面水山相連,水碧山翠的天然圖畫,其生態之美、山水之秀為武漢近郊少有。圖片在風水學里,山為龍,主貴,水為財,主富。“尋龍山水要兼論,山旺人丁水旺財;只見山峰不見水,名為孤寡不成胎”,這說明了山水相依在風水學里的重要性。
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就是一座有山有水,山環水抱的風水寶地。武漢是千湖之省,并不缺水,像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后官湖板塊、東西湖的金銀湖板塊、武昌的湯遜湖板塊,都是有水無山,只能圍繞水做文章。只有盤龍城,不但有山水兼得的原生態,還有深厚的歷史文脈支撐。 筆者早就聽聞,盤龍城風水極佳,卻一直未能親自考證。當我們來到盤龍古城遺址時,頓感眼前一亮,心曠神怡。長長地吸了一口原野的新鮮空氣,立即覺得人已融入山水之中。何謂風水?風,關乎天相,水,關乎地相。兩者結合,即天地之相,亦天地之道。風水對天,講究風和日麗,陽光充足;對地,講究土質肥厚,清香純正;對山,講究環抱有情,樹林蔥籠;對水,講究清澈甘甜,環繞曲抱。
當時,夕陽時分,環顧四周,無一不合以上。尤其是我彎腰掀起一把偏紅的泥土,感覺到細膩濕潤,香味獨特。極目遠處,山勢(龍脈)由北逶迤而來,起伏有致,枝腳擺動,可謂一條活靈現的生龍。
《葬經》云“風水之法,得水為上。”山川靈氣乃乘風剛散,界水則止。放眼盤龍湖水,清澈碧藍,環抱有情。如此山水相依,聚集靈氣,落脈結穴,恰合“界水則止”之含義,再結合地圖,盤龍城狀似方盤,又似馬蹄形。按風水學來看,是聚龍、聚氣、聚水的聚寶盤的格局,主人丁興隆財源茂盛。縱觀盤龍城這幾年的發展與變化恰好印證了風水格局所兆示的含義與前景。
天時地利人和 助盤龍城發展
借中部崛起的契機,政府加大力度招商引資建設盤龍城,并致力于交通、綠化等各項市政建設,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此謂天時;盤龍城扼水、陸、空交通之要沖,北接天河機場、南通漢口火車站,加之房地產開發勢頭正猛,已有多個千畝大盤云集于此,標志著它的興旺、發達,可謂地利;隨著這些房地產項目的建成入住和各個產業均衡發展,將帶來大量人口的遷入,此謂人和。此三者共同作用,盤龍城已初具重鎮規模,并成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因天色尚早,我們一行又在日月山水駐足片刻。地塊呈南高北低之勢,俯觀全局,多處皆成為“坐實朝空,家業興隆”之風水格局。結穴又又為北高南低之格。從高處俯視,山水組合形成太極圖狀,可謂大造之勢,結穴之處。此處只需人潮流動,必人杰地靈。可知該開發商必花了一番心思,把現代建筑和中國傳統風水結合得渾然天成。
先天的優勢,加上后天的保護性開發,盤龍城這位歷史的世人,將以海納百川的氣勢,再一次譜寫長江流域文明的新篇章。
溫馨提示:文章的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